排烃效率对页岩气形成与富集的影响 |
| |
引用本文: | 腾格尔, 陶成, 胡广, 申宝剑, 马中良, 潘安阳, 王杰, 王向华, 徐二社. 排烃效率对页岩气形成与富集的影响[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 42(3): 325-334. doi: 10.11781/sysydz202003325 |
| |
作者姓名: | 腾格尔 陶成 胡广 申宝剑 马中良 潘安阳 王杰 王向华 徐二社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地质调查局 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北京 100083;;2.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 无锡 214126;;3.西南石油大学, 成都 6105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36-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90133)资助。 |
| |
摘 要: |  页岩气富集既需要充足气源,又受后期构造改造强度控制。气源受制于烃源品质和排烃效率,滞留烃量是页岩气生成量的必要条件。通过固体沥青识别和统计,结合氦、碳同位素分析,研究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在四川盆地焦石坝、彭水地区的排烃效率、原地生气量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层段在焦石坝排烃效率为23%,滞留油量为27.67 kg/t,原地生气量为21.23 m3/t;而在彭水地区的排烃效率为65%,滞留油量为11.0 kg/t,原地生气量为18.99 m3/t,显示差异化生排烃作用,这与印支运动的影响程度有关。4He同位素测年表明,涪陵页岩气开始被封存聚集的时间为231 Ma,处于生油高峰期初期阶段,既气源充足,又利于有机孔隙发育;而彭水页岩气封闭体系形成的起始时间为183 Ma,晚于生气高峰期,气源不足。涪陵页岩气δ13C2为-35.8‰,δ13C1-δ13C2为4.8‰,而彭水页岩气δ13C2为-33.0‰,δ13C1-δ13C2为3.3‰,不同的δ13C分馏效应归因于生烃体系状态的差异性。烃源岩埋藏生烃演化过程中生烃高峰期与关键构造变革期的匹配,最大埋藏期的滞留烃量和抬升剥蚀过程中构造改造强度,联合控制着页岩气的生成、富集和保存。
|
关 键 词: | 封闭性 稀有气体 同位素 排烃效率 页岩气 五峰组—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
收稿时间: | 2020-01-20 |
修稿时间: | 2020-04-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实验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实验地质》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