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豆分离蛋白组成及二级结构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齐宝坤,赵城彬,江连洲,王中江,李杨.大豆分离蛋白组成及二级结构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18(5).
作者姓名:齐宝坤  赵城彬  江连洲  王中江  李杨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测定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SPI)的表面疏水性和游离巯基含量,同时采用SDS-PAGE法和圆二色谱法分析SPI的蛋白质组成及二级结构,探讨它们对SPI表面疏水性的影响。SPI表面疏水性随着游离巯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这与蛋白分子的解折叠和疏水性残基的暴露有关。品种差异对SPI的蛋白质组成和表面疏水性有一定影响,7S/11S比值越大,表面疏水性越高。不同品种SPI的二级结构含量存在差异,当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含量较低,β-折叠及无规卷曲含量较高时,蛋白质分子的无序性增加,分子结构趋于暴露式,使埋藏在内部的疏水性残基更多地暴露在蛋白质分子表面,导致表面疏水性的增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