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岩心及密井网的点坝构型与剩余油分析
引用本文:闫百泉,张鑫磊,于利民,张东,姜贵璞,杨永杰,孙雨,韩小龙,徐亚刚.基于岩心及密井网的点坝构型与剩余油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41(5).
作者姓名:闫百泉  张鑫磊  于利民  张东  姜贵璞  杨永杰  孙雨  韩小龙  徐亚刚
作者单位:1. 黑龙江省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黑龙江省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东北石油大学)
3. 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4.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5.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长庆事业部
6. 中国石油伊拉克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西南石油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摘    要:基于大庆油田杏北地区葡Ⅰ332单元密井网及直井与水平井岩心资料,参照现代沉积及古代露头模式,岩电结合求取侧积夹层构型参数,进而分析三角洲分流平原曲流型分流河道点坝侧积夹层三维构型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地区葡Ⅰ332单元点坝侧积夹层具有薄、缓、密的特点:夹层的厚度多为2~25 cm;夹层上部和下部倾角较小,多在2°~5°,中部较陡,为7°~10°;平面分布密度达到0.11条/m。侧积夹层平面上呈新月形排列,剖面上呈叠瓦状、斜列式分布的三维空间结构特征。受侧积夹层构型特征及侧积体物性差异影响,点坝中下部水淹严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中上部。水平井水平段应设计在点坝中上部,可钻穿多个侧积体的中上部,增加供油单元,提高采收率。图13表1参19

关 键 词:单砂体  点坝  薄夹层  侧积体  侧积夹层  构型  剩余油  密井网

Point bar configuration and residual oil analysis based on core and dense well pattern
Abstract:
Keywords:single sand body  point bar  thin interbed  lateral accretion body  lateral accretion interbed  configuration  residual oil  dense well pattern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