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红肉火龙果采后品质劣变及苹果酸代谢研究
引用本文:刘瑞玲,潘旭婕,吴伟杰,韩延超,陈杭君,郜海燕.红肉火龙果采后品质劣变及苹果酸代谢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1,21(5):300-308.
作者姓名:刘瑞玲  潘旭婕  吴伟杰  韩延超  陈杭君  郜海燕
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食品科学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果品采后处理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果蔬保鲜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401304,2017YFD0401301)
摘    要:有机酸的组成与含量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火龙果采后品质的变化规律及有机酸代谢,以"玫瑰香"和"大红一号"品种红肉火龙果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及总酚的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有机酸组成与含量变化,确定主要有机酸种类并测定其酶活性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2个品种红肉火龙果的果皮硬度、果肉硬度、VC含量和总酚含量均明显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末期并无显著下降;苹果酸是红肉火龙果中的主要有机酸,在贮藏过程中总体含量呈下降趋势;负责合成苹果酸的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活性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活性呈下降趋势,与苹果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促进苹果酸降解的苹果酸酶(NADP-ME)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苹果酸含量呈负相关。为了研究火龙果采后有机酸下降的原因,进一步测定有机酸代谢相关酶NAD-MDH、PEPC和NADP-ME的基因水平变化,发现火龙果采后贮藏过程中,PEPC和NAD-MDH的基因水平呈下降趋势,而NADP-ME的基因水平呈上升趋势,从而导致果实中苹果酸合成受阻,降解加剧,最终使得苹果酸含量下降。

关 键 词:火龙果  有机酸  苹果酸代谢  品质劣变  基因表达

Studies on Quality Deterioration and Organic Acid Metabolism of Red Pitaya during Storage
Abstract:Studies on Quality Deterioration and Organic Acid Metabolism of Red Pitaya during Storage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食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食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