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上扬子地区地史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邱登峰,李双建,袁玉松,毛小平,周雁,孙冬胜.中上扬子地区地史模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4):6-13.
作者姓名:邱登峰  李双建  袁玉松  毛小平  周雁  孙冬胜
作者单位: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北京100083,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北京100084,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北京100085,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北京100083,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构造与沉积储层实验室,北京10008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富集规律与战略选区”(2008ZX05005-001-001),中国石化海相前瞻性项目“南方海相油气成藏动态分析及保存条件研究”(YPH-08082)。
摘    要:利用三维盆地数值模拟技术恢复了中上扬子地区地史演化过程,在地史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古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并阐明了其发育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扬子板块泥盆纪沉积前表现为"隆凹相间"的格局,印支期在扬子地台上形成北东向的"一隆两坳"格局。对比加里东期与印支期的构造格局发现,印支期的川西坳陷基本上位于加里东期乐山—龙女寺隆起之上,印支期的泸州古隆起亦覆叠在加里东期的川南坳陷之上,南充—梁平一带位于构造转换的枢纽带,印支期的石首—宜昌隆起发育在加里东期的江汉盆地北部坳陷上,反映出印支期对加里东期的构造反转现象十分显著。从贯穿四川盆地东西向和南北向的2条构造演化剖面也可以看出,印支期对加里东期构造的叠加和反转,并反映出古构造的形成与迁移过程。泸州古隆起是一个典型的印支期古隆起叠加在加里东期古坳陷上的构造,形成了下生上储的油气资源配置关系,对以志留系为源的油气勘探应该具有良好的前景。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和黔中古隆起是印支期以前奥陶系以下地层油气运移的持续指向区,但它们仅能控制寒武系烃源岩的油气,与寒武系生烃坳陷相邻的古斜坡部位油气勘探比较有利。

关 键 词:地史模拟  回剥法  加里东期  印支期  构造反转  中上扬子地区

Geohistory modeling and its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
Qiu Dengfeng,Li Shuangjian,Yuan Yusong,Mao Xiaoping,Zhou Yan and Sun Dongsheng.Geohistory modeling and its petroleum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iddle-Upper Yangtze area[J].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2015,22(4):6-13.
Authors:Qiu Dengfeng  Li Shuangjian  Yuan Yusong  Mao Xiaoping  Zhou Yan and Sun Dongshe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