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高含水期低渗透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研究 ——以温米油田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储层为例
引用本文:惠钢,王友净,李佳鸿,康波,葛启兵,戴立波.中—高含水期低渗透储层优势渗流通道研究 ——以温米油田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储层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22(6):74-79.
作者姓名:惠钢  王友净  李佳鸿  康波  葛启兵  戴立波
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2.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9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科技重大专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2011B-1205)。
摘    要:中—高含水期低渗透储层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容易形成优势渗流通道,造成注入水无效循环加剧,严重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效果。以温米油田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低孔、中—低渗透储层为例,基于岩性、沉积及微观特征分析优势渗流通道形成的控制因素,综合动、静态资料确定识别优势渗流通道的方法及评价标准,并优选动、静态参数建立综合评价指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温西一区块三间房组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受岩性、沉积相及微观特征控制;其静态特征表现为岩性粗、物性好,沉积于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流线上;动态特征表现为吸水剖面存在差异,油井含水率突然升高,示踪剂水线推进快,突破厚度小。研究区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标准为:层内渗透率大于或等于40×10-3μm2,层内渗透率级差大于或等于20,孔喉半径大于或等于3.6μm,月含水率上升率大于或等于30%,单层吸水率大于或等于50%。

关 键 词:低渗透  优势渗流通道  识别方法  综合评价指数  温西一区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