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04—2013年中国大陆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作者姓名:罗海波  何来英  叶伟杰  陈阳建  程春梅  王隽
作者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与食品系,浙江 宁波 315100;宁波市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 宁波 315100,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 100021,宁波市鄞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 宁波 315100,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与食品系,浙江 宁波 315100,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与食品系,浙江 宁波 315100,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与食品系,浙江 宁波 315100
基金项目: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研项目(浙食药监办[2014]24号)
摘    要:目的分析全国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制定有效防控食物中毒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04—2013年原卫生部发布的"重大食物中毒情况的通报",对各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情况、季节和月份分布、中毒原因和就餐场所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全国食物中毒发生数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06年后持续下降。第三季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期,其中9月份食物中毒人数最多,7月份死亡人数最多。中毒原因中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人数最多,但死亡人数最少;化学性食物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为2006年后死亡人数最多的致病因素。就餐场所以集体食堂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其中化学性食物中毒是导致学生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因素;家庭食物中毒的死亡人数最多。结论全国食品安全状况已有明显改善,但食物中毒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死亡率还较高。通过加强不同季节月份、不同就餐场所、不同人群有针对性的防控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政府监管机制,是预防和降低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食品安全   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   分析   预防措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食品卫生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