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地下水库适应性评价
作者姓名:李全生  鞠金峰  曹志国  高富  李建华
作者单位:1.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1; 2.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发展部,北京 100011; 3.中国矿业大学 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8; 4.神华包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李家壕煤矿,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C0501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4259);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HJT-16-30.2)
摘    要:利用煤矿井下采空区进行矿井水资源储存和循环利用的地下水库技术为西部缺水矿区的绿色开采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其推广应用仍需符合一定的适用条件。综合采用现场实测与理论分析,结合神东矿区煤矿地下水库工程实践,开展了基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地下水库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库储水的高效循环使用是保证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必须满足"水源"、"库容"和"通道"三大条件。采动覆岩导水裂隙作为地下水库水源补给的重要通道,是影响地下水库适应性的核心因素。利用"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判别具体开采条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当导水裂隙沟通区域补给水源(含水层)时,地下水库具备适应性;否则,区域水源水体一般难以汇聚至井下采空区,从而地下水库中可供循环利用的水资源量将难以保证,地下水库保水方法一般不适用。研究结果得到了神东矿区地下水库工程的验证,并指导了李家壕煤矿地下水库适应性评价和地下水库建设选址。

关 键 词:地下水库  适用性  导水裂隙  关键层  保水采煤  
收稿时间:2017-01-0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煤炭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煤炭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