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红河三角洲沉积相及其形成模式研究
引用本文:时培兵,褚庆忠,陈小哲,梁武斌,谢启红,邵先杰.红河三角洲沉积相及其形成模式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作者姓名:时培兵  褚庆忠  陈小哲  梁武斌  谢启红  邵先杰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系,河北秦皇岛,066004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煤层气臧储渗空间特征与渗流机理研究”(2011ZX05038-001)
摘    要: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对红河三角洲地貌进行取点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沉积背景资料详细研究红河三角洲的沉积相与沉积机制。红河三角洲发育形成典型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层结构,三角洲平原沼泽微相发育,三角洲前缘东北部河口砂坝较为发育。将其形成模式划分为平原分流河道形成阶段、三角洲进积阶段和现代发育阶段,分析三角洲季节性沉积、高密度流体的主要特征。

关 键 词:红河三角洲  沉积相  形成模式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Sedimentary Facies and Formation Model of Honghe River Delta
SHI Peibing,CHU Qingzhong,CHEN Xiaozhe,LIANG Wubin,XIE Qihong,SHAO Xianjie.Sedimentary Facies and Formation Model of Honghe River Delta[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6(2).
Authors:SHI Peibing  CHU Qingzhong  CHEN Xiaozhe  LIANG Wubin  XIE Qihong  SHAO Xianjie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