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页岩油微运移识别、评价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胡涛,姜福杰,庞雄奇,刘远,吴冠昀,周阔,肖惠译,姜振学,黎茂稳,蒋恕,黄立良,陈冬霞,孟庆洋.页岩油微运移识别、评价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4(1):114-126.
作者姓名:胡涛  姜福杰  庞雄奇  刘远  吴冠昀  周阔  肖惠译  姜振学  黎茂稳  蒋恕  黄立良  陈冬霞  孟庆洋
作者单位:1. 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4.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7.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02133,42072174,42130803,41872148);;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23DQ02-0106);
摘    要: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例,综合岩心观察、测试分析、地质剖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识别页岩层系石油微运移现象,采用自主研发的排烃潜力法定量评价页岩油微运移烃量并进行了可靠性验证,指出页岩油微运移评价的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表明:页岩层系富有机质纹层和贫有机质纹层之间存在明显的页岩油微运移,富有机质纹层生烃能力强,生成烃类的重质组分优先与干酪根溶胀或吸附滞留,轻组分以游离态运移到与其互层的长英质或碳酸盐贫有机质纹层富集;玛页1井风城组69%的页岩存在外来运移烃的充注,31%的页岩发生了排烃作用。综合基于地质色层效应的族组分、二维核磁共振以及无机锰元素在烃类运移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等分析,验证了微运移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微运移是连接页岩层系各个油气聚集要素的桥梁,贯穿页岩油从生成、排出到富集的全过程,影响页岩油的含量和组分。页岩油微运移识别与评价结果,将为揭示页岩油动态差异富集机制、建立页岩“多级生油高峰”模式提供新视角。

关 键 词:页岩油  微运移识别  微运移评价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下二叠统  风城组  排烃潜力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