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特征与岩溶古地貌恢复
引用本文:徐平生,唐松,孙超国,梁家驹,李天军,师晴.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岩溶发育特征与岩溶古地貌恢复[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23(4):35-46.
作者姓名:徐平生  唐松  孙超国  梁家驹  李天军  师晴
作者单位: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中油气矿;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4.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作为四川盆地天然气重要的产层之一,其风化壳岩溶储层的贡献至关重要。通过对岩心、测井、钻录井、地震等资料分析,明确了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定茅二段底面为恢复基准面,采用残厚法恢复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并依据现代岩溶理论、区内微地貌形态及组合特征,对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岩溶古地貌单元进行划分,分析各类岩溶古地貌特征与岩溶储层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高石梯—磨溪地区茅口组顶部普遍存在缺失情况,并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发育各种溶蚀现象,在钻录井、测井与地震上响应特征明显;(2)高石梯—磨溪地区岩溶古地貌可划分为岩溶缓坡和岩溶洼地两种二级岩溶地貌单元,以及峰丛洼地、峰丘洼地、丘丛垄脊沟谷等9种三级岩溶地貌单元;(3)高石梯—磨溪地区不同地貌类型岩溶发育条件差异大,其中岩溶缓坡具有发育规模岩溶储层的条件,尤其在岩溶负地形周围,溶蚀及保存条件优越,优质岩溶储层更为发育,是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关 键 词:高石梯—磨溪地区  中二叠世  茅口组  古地貌恢复  残余厚度法  岩溶储层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