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洪道闸墩后水翅的水力特性及消减措施研究 |
| |
作者姓名: | 薛宏程 马倩 任昱 刁明军 |
| |
作者单位: |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16;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16;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402004); 重庆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9JDKJC-A008) |
| |
摘 要: | 为研究如何避免溢洪道泄洪过程中,闸墩后生成的水翅会给泄洪安全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利用量纲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溢洪道闸墩后水翅的水力特性和消减措施开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水翅长度和高度的主要因素有闸墩尾部出口处的弗劳德数Fr_0、溢洪道坡度i、闸墩宽度等;在相同泄流条件下,若泄槽坡度变小,水翅长度也随之减小,而水翅高度却相应增加;当弗劳德数Fr_0介于2.3与2.8之间时,闸墩后的水翅长度和高度均显著增大。试验还发现水翅的长度、高度与闸墩后泄流下跌角度α有关,当α增大时,水翅长度和高度也随之增大;当α较小时,水翅现象明显减弱或消失。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消除水翅现象提供了新思路,提出的复合式斜尾墩比传统四棱台型尾墩能更好地避免水翅发生,对改善溢洪道、泄洪洞闸墩后的水流流态具有参考价值。
|
关 键 词: | 水翅 溢洪道 闸墩 复合式斜尾墩 水力学模型试验 |
收稿时间: | 2019-04-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水电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水电技术》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