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褪黑素和短波紫外联合处理对鲜切麻竹笋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作者姓名:刘东杰  赵爽  刘祯  肖更生  王锋  马路凯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岭南特色食品绿色加工与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1002300);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2021B1212040013);云浮市科技计划项目(210629145551702);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2022KTSCX053)
摘    要:摘要:目的:褪黑素和紫外照射(ultraviolet C, UV-C)处理能有效抑制鲜切麻竹笋褐变、腐烂等品质劣变现象。本研究拟进一步探究两种处理方式对麻竹笋香气的影响。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igration spectrometry, GC-IMS)对麻竹笋挥发性香气进行分析。结果:GC-IMS检测结果结合表明麻竹笋挥发性成分以醇、醛和酯为主。鲜切麻竹笋中鉴定出7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8种醇、9种醛、4种酮、9种烯烃、10种酯、3种酸和7种其他挥发性化合物。紫外照射和褪黑素处理显著抑制鲜切笋发酵过程并且改变挥发性酯的种类和含量,导致2-甲基丁酸乙酯、乙酸乙酯、醋酸甲酯、丁酸丙酯明显积累。与单独紫外照射或褪黑素处理不同,联合处理可以提高反式2-丁烯乙酯、2-辛醇、3-甲基戊醇、丙酸含量,并抑制发酵过程中不良风味如对甲酚的积累。3-甲基吲哚、安息香醛、对甲酚、反式-2-庚烯醛可以作为判别不同处理贮藏麻竹笋的主要特征性标志物。结论:本文初步探究了褪黑素联合紫外处理对鲜切麻竹笋风味物质的影响,为鲜切麻竹笋保鲜提供理论支撑。

关 键 词:麻竹笋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紫外照射  褪黑素
收稿时间:2023-05-14
修稿时间:2023-07-10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