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含硫酸亚铁废溶液的生物氧化过程中氮源对溶解性Fe(Ⅲ)生成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薛琳  秦松岩  刘宗瑜  吴莉莉  肖菊芳  解永磊
作者单位:1. 天津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安全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4; 2. 深圳市危险废物处理站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108317);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青年科技基金项目(12JCQNJC05400);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QA201210)。
摘    要:利用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将含硫酸亚铁废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后用于脱除H2S,同时实现了含硫酸亚铁废溶液的循环利用和H2S的脱除。而溶解性Fe3+较高的生成量是保证该处理系统连续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但在充足氮源和K+条件下大量Fe3+以黄铁矾沉淀形式存在。因此,本文通过控制氮源种类及投加浓度,减少沉淀生成,增大溶解性Fe3+生成量,以期提高H2S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NH42HPO4可替代以往研究中的(NH42SO4作为氮源,确定适宜菌体生长的氮源浓度范围为0.33~1 g·L-1。在1 g·L-1 (NH42HPO4条件下细菌生长无明显停滞期、Fe2+平均氧化速率为0.221~0.229 g·(L·h) -1,Fe3+生成量为7.62~7.72 g·L-1,沉淀量为1.17 g·L-1,因此确定(NH42HPO4为1 g·L-1时最能保证H2S的脱除效率。为降低工艺成本,最低可采用0.33 g·L-1为运行浓度。该优化方案不仅保证了菌体的Fe2+氧化活性,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菌体培养过程中沉淀的产生,获得了较高的Fe3+生成量和增速,为使用含硫酸亚铁废溶液处理H2S的工艺条件优化提供了依据。

关 键 词:含硫酸亚铁废溶液  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  H2S去除  Fe2+氧化  溶解性Fe3+  沉淀  
收稿时间:2013-08-29
修稿时间:2014-02-11
点击此处可从《化工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化工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