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CO2的能源化利用技术进展与展望
作者姓名:谢和平  刘涛  吴一凡  王云鹏  陈彬  廖海龙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深圳大学深圳市深部工程与绿色能源重点实验室,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
基金项目:近零碳排放的新型煤炭发电技术研发,2020YFH0012
摘    要:在当前碳中和背景下,人类向着“少碳、用碳与无碳”的CO2减排之路前行。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作为最直接的“碳中和”技术策略,为促进大气CO2净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CCUS技术普遍面临着低效率、高能耗、高成本的技术难题,限制了该类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推广。近年来,随着可再生电能的不断发展,CO2减排与能源体系耦合的电池技术、储能技术应运而生,这类CO2能源化利用技术有望解决当前CCUS技术体系高能耗、高成本的技术难题,同时有利于新能源的周期性消纳。然而,在这类CO2能源化利用技术中,主要是将CO2作为一种能源介质,对外输出的能量并非来自CO2本身。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CO2转变为碳酸盐的过程是化学位降低的反应过程,意味着CO2本身也是一种潜在的能源,本文作者正是利用这一热力学有利的反应,成功开发了利用CO2本身蕴含的能量进行深度发电的CO2矿化发电技术,并在最近的研究中将CO2矿化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提升至了96.75W/m2。本文依据反应原理对上述提到的CO2能源化利用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和探讨,并提出未来CO2能源化利用的发展建议,旨在为CO2减排的碳中和路径提供思路参考。

关 键 词:碳中和、CO2能源化利用、CO2电池、CO2矿化
收稿时间:2021-07-13
修稿时间:2021-10-14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