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红工夫加工过程多酚类物质及其相关酶的变化规律 |
| |
作者姓名: | 罗理勇 曾亮 李洪军 |
| |
作者单位: | 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重庆 40071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现代农业(兔)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4-D-1);肉鸡特色产品精深加工及现代物流配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项目(12ZC2439) |
| |
摘 要: | 以四川小叶种群体品种的一芽二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备川红工夫,检测其茶多酚、黄酮、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分析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其形成相关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呈现下降趋势;黄酮、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在揉捻阶段显著增加,黄酮和茶黄素含量在发酵过程中较揉捻时降低;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揉捻阶段呈较显著下降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多酚含量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茶黄素含量与POD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茶红素含量与POD活性及PPO活性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适当延长揉捻时间和减少发酵时间,或是在发酵过程中采用提高多酚形成相关酶活性的方法,可制备出高茶黄素含量的川红工夫。
|
关 键 词: | 川红工夫 多酚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相关性分析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