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低电阻、低含气”成因及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魏富彬, 刘珠江, 陈斐然, 严伟, 王强. 川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低电阻、低含气”成因及地质意义[J]. 石油实验地质, 2023, 45(6): 1089-1096. doi: 10.11781/sysydz2023061089
作者姓名:魏富彬  刘珠江  陈斐然  严伟  王强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 勘探分公司, 成都 61004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U19B6003-03-03);
摘    要:
为了明确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低电阻、低含气”成因,有效指导四川盆地下一步页岩气的勘探部署,依托全区大量钻井调查、解剖及分析化验测试结果,对问题开展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该区龙马溪组页岩低电阻率测井按其电性特征、地质特征的差异,可分为小于1 Ω·m和1~10 Ω·m两类。电阻率小于1 Ω·m的页岩气井基本不含气,以干井为主,分布区域相对集中,主要位于川西南、长宁西等地区;其电阻率曲线形态具“细脖子”特征,拉曼反射率普遍在3.70%以上且出现高幅度石墨峰;另外不同状态下岩电实验电阻值变化范围小,且均呈现极低—低电阻特征,说明石墨化造成的岩石骨架导电是影响该类页岩的主要原因。
页岩电阻率在1~10 Ω·m范围的钻井分布区域较广,以微含气为主,在盆内、盆外均有分布,其电性、激光拉曼及岩电实验等表现出来的特征与电阻率小于1 Ω·m的页岩差异明显,页岩电阻率曲线具“渐变”特征,激光拉曼实测反射率在3.50% 左右,激光拉曼图谱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石墨峰特征。该类页岩进行烘干水及饱和水两种状态下的岩电实验变化范围大,即烘干前、后页岩电阻率变化在7~20倍,且呈现中—高电阻率特征,揭示页岩含水量对页岩电阻率有显著影响。结合实钻资料认为,页岩气保存条件变差、含水率增高是造成该类低阻井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低电阻率   石墨化   高含水   保存条件   页岩气   龙马溪组   川东南地区
收稿时间:2023-08-31
修稿时间:2023-11-07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实验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实验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