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醇改性超疏水铜表面的耐候性及失效机理 |
| |
作者姓名: | 杜文倩 王德辉 余华丽 李罗慧子 罗静 邓旭 |
| |
作者单位: | 电子科技大学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成都 610054;电子科技大学 基础与前沿研究院,成都 610054;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结冰与防除冰重点实验室,四川 绵阳 621000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结冰与防除冰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IADL20210411) |
| |
摘 要: | 目的 探究户外环境中导致硫醇改性超疏水铜表面失效的因素及其超疏水性失效的机制。方法 通过化学刻蚀法在铜表面构筑纳米结构,利用正十二硫醇进行表面改性,得到具有超疏水性的铜表面。将该表面置于户外进行耐候性研究,并通过4种模拟户外环境实验探究超疏水性失效的原因,包括组合循环实验(循环条件含紫外辐射、淋雨和凝露)、紫外辐射实验、水环境实验和温度实验。结果 超疏水铜表面经过10 d的户外实验后,其接触角由初始状态的158.5°降至131.1°,表明该表面的超疏水性能已失效。经过2次组合循环实验(每次循环的时间为12 h)、20 d紫外辐射实验及30 d水环境实验后,该表面的接触角分别降至130.3°、124.5°、131.7°,表明该表面均已失去超疏水性;经过40 d高温实验后,表面的超疏水性开始失效。XPS谱图表明,在超疏水性失效后该表面不存在硫元素,即正十二硫醇已经脱离表面。结论 超疏水铜表面的硫醇分子脱落是超疏水性失效的根本原因。紫外辐射、水和高温是导致超疏水铜表面超疏水性失效的主要因素。其中,紫外辐射或水对超疏水性的破坏速度比高温快。相较于单一因素(紫外辐射、水或高温),三者的协同作用更...
|
关 键 词: | 超疏水铜表面 化学刻蚀法 硫醇改性 环境耐候性 超疏水性失效 失效机理 |
收稿时间: | 2022-11-15 |
修稿时间: | 2023-02-08 |
|
| 点击此处可从《表面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表面技术》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