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S1区块延8油层组微观水驱渗流特征
引用本文:康永梅,李明,王联国,苟幸福,韩斌虎,朱玉双.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S1区块延8油层组微观水驱渗流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26(5):48-57.
作者姓名:康永梅  李明  王联国  苟幸福  韩斌虎  朱玉双
作者单位: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甘肃庆阳745000,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甘肃庆阳745000,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甘肃庆阳745000,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甘肃庆阳745000,2.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长庆油田5000万吨持续高效稳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子课题“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致密油藏有效开发技术研究”(2016E-0505)。
摘    要:侏罗系延安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主力含油层系,关于其储层特征及微观水驱渗流规律研究一直未受到重视。以鄂尔多斯盆地演武油田延8油层组为例,在储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真实砂岩微观驱油实验,明确不同水驱类型的水驱前缘分布特征、油水渗流规律、残余油赋存状态,建立微观驱油效率与驱替压力之间的关系,总结残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研究区微观水驱类型可划分为均匀驱替型、网状驱替型、网状-指状驱替型和指状驱替型4类。随着单位驱替压力的增加,均匀驱替型的驱油效率变化最为明显,水驱效果最好;网状驱替型次之,网状-指状驱替型和指状驱替型水驱效果较差。受岩石颗粒表面物理性质和孔喉结构的影响,不同驱替类型水驱后残余油类型占比不同,均匀驱替型和网状驱替型水驱后残余油类型以油膜和角隅状为主,指状驱替型以连片状和簇状为主,而网状-指状驱替型各残余油类型占比相近。

关 键 词:驱替类型  微观渗流特征  残余油  延8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