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豆品种Maple Arrow耐菌核病生化机制
引用本文:吕春梅,;赵月,;赵雪,;王强,;孟宪新,;魏淑红,;韩英鹏,;李文滨,;张俊华.大豆品种Maple Arrow耐菌核病生化机制[J].中国油料,2014(5):630-634.
作者姓名:吕春梅  ;赵月  ;赵雪  ;王强  ;孟宪新  ;魏淑红  ;韩英鹏  ;李文滨  ;张俊华
作者单位:[1]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2]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3]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2012CB1263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227,31301339);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1BAD35B06-1);现代农业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04-PS04);中国博士后项目(20110491024);黑龙江省博士后项目(LBH11220,LBH-TZ1210);黑龙江省教育厅骨干教师项目(1252G014);黑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项目优秀人才项目(1253-NCET-005);教育部博士点项目(20122325120012);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后启动金项目(2012RCB11);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B12A05)
摘    要:以世界公认的菌核病抗性品种Maple Arrow以及感病品种合丰25为材料,在大豆V1期进行活体接种,比较不同抗感材料在接种核盘菌后的72h内6个时间点的菌丝扩展速度和4种生化酶活性,旨在明确MapleArrow抗菌核病的生化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侵染后0~72h对病原菌的抗性差异明显,接种前期病原菌在Maple Arrow叶片上的扩展速度明显低于合丰25.接种后期,Maple Arrow叶片病健交界明显,菌丝体周围寄主组织结构保持相对完整;合丰25叶片布满菌丝体,叶片结构崩溃.动态生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在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对照组.接种后24h Maple Arrow的PPO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48h Maple Arrow的POD和PAL的活性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合丰25.由此得出结论,抗病品种Maple Arrow的保护酶系统对核盘菌侵染的响应比感病品种合丰25更为活跃,四种保护酶中的PPO、POD和PAL是两种抗性差异的关键因子,其中PPO主要作用于感染前期,POD和PAL主要作用于后期.

关 键 词:大豆  核盘菌  抗病机制  酶活性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