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萎凋叶含水量对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作者姓名:杨娟  王杰  王奕  罗红玉  钟应富  邬秀宏  袁林颖
作者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重庆 永川,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重庆 永川,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重庆 永川,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重庆 永川,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重庆 永川,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重庆 永川,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重庆 永川,重庆市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局科研院所绩效激励引导专项(cstc2017jxjl80007)、重庆市科技局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项目(cstc2018jscx- msybX0202)、重庆市科技局项目(cstc2019jscx-dxwtBX0030)
摘    要:目的探索萎凋程度对重庆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影响。方法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3个萎凋含水量:处理A(69.59%)、处理B(65.17%)、处理C(59.20%)萎凋叶红茶加工过程中色泽、多酚氧化酶(polyphenylene oxide, PPO)活性变化及对后续揉捻效果、生化成分、工夫红茶成茶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随着萎凋水分的降低,萎凋叶L*, b*值呈下降的趋势, a*值呈上升的趋势, 4~6 h时均出现了与总体趋势相反的波动;加工过程中,各处理L*,b*值均呈下降的趋势,a*值在发酵前呈增高的趋势,干燥后值减小。成茶色泽L*a*b*值则均表现为处理A处理C处理B。加工过程中PPO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萎凋程度的加重,高峰往后延迟且活性越强,处理C在发酵环节中活性最高。揉捻环节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降低成条率越高,扁条率越低,细胞破碎率越高,处理C效果最好。内含物质随着萎凋叶含水量的减少,茶多酚先增后减,氨基酸先减后增,咖啡碱呈先减后增再减式起伏变化;水浸出物、可溶性糖差异不明显;成茶中处理C综合感官品质表现最好。结论萎凋叶含水量在60%左右时,有利于发挥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品种优势,加工出的工夫红茶品质良好。

关 键 词:萎凋  含水量  工夫红茶  四川中小叶群体种  品质
收稿时间:2020-04-15
修稿时间:2020-06-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