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露天矿地下水的防治
引用本文:Ю.И.沃尔科夫,А.И.梅卡,Ю.В.波诺马连科,张绪珍.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露天矿地下水的防治[J].矿业工程,1992(12).
作者姓名:Ю.И.沃尔科夫  А.И.梅卡  Ю.В.波诺马连科  张绪珍
作者单位:原苏联全苏矿床疏干、特殊采矿、矿山地质和矿山测量科学研究设计院(Ю.И.沃尔科夫,А.И.梅卡,Ю.В.波诺马连科)
摘    要:苏联库尔斯克磁力异常区(KMA)铁矿石开采主要采用露天采矿法。能生产1亿t/a铁矿石的这些露天矿使KMA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区。目前该区有三个生产着的特大型露天矿山:列别金、米哈伊洛夫和斯托伊连。这些露天矿占地13km~2,深230m。采矿作业经常面临被来自覆盖矿体的含水层的地下水淹没的问题。目前流入这三个采矿场的地下水流量约1.1亿m~3/a,由此显见问题之大。在这样的条件下,安全作业和采场边帮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使用适当的防渗帷幕(seepage barriers)和疏干系统已经非常有效地达到了这一目的。在KMA地下水防治系统中所采取的最重要的工程措施是:一般的深井降水孔;上向放水孔,使其地下水流入位于采场周边的20~30km长的地下巷道;穿过边帮打的水平疏干孔以及水平疏水沟。本文介绍在KMA区为控制地下水、保护矿山免遭淹没而制定的采矿工艺和工程技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