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黑龙江小多宝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
引用本文:白令安,孙景贵,古阿雷,赵克强.黑龙江小多宝山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36(3):411-417.
作者姓名:白令安  孙景贵  古阿雷  赵克强
摘    要:小多宝山铜矿床位于多宝山铜(钼)矿床北西约10km处,是三矿沟-多宝山铜钼铁成矿带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小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床,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接触部位。对早期硫化物阶段中石英和晚期硫化物阶段中方解石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硫化物阶段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8~467℃,盐度w(NaCleqv)变化范围为8.8% ~21.2%,含子晶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20~434℃、盐度为39.3% ~50.1%;晚期硫化物阶段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8~163℃,盐度为1.22% ~5.99%。结果显示,早期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含CO2 的NaCl-H2O热液的特征,主成矿阶段北西向片理化活动,导致流体减压而强烈“沸腾”,使得金属硫化物卸载沉淀。

关 键 词:矽卡岩型矿床  流体包裹体  小多宝山铜矿床  黑龙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