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作者姓名:梁宇  任战利  王彦龙  史政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子长采油厂;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7BAB1701);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05)
摘    要: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延长组砂岩储层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裂隙作用等,成岩自生矿物以绿泥石、自生石英、方解石为主。根据油气包裹体寄主成岩矿物的形成时间序列,识别出两期油气包裹体。第一期油气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和长石等矿物溶蚀孔隙、早期裂隙中,被石英和长石后期次生加大边包裹起来。第二期油气包裹体分布在石英晚期裂隙和亮晶方解石胶结物中,晚期裂隙切割了早期裂隙或石英加大边,并切穿了颗粒边界。通过对与烃类共生的盐水包裹体进行均一化温度测试,得到两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早期主要在90~105℃,晚期主要在105~120℃。两期均一温度分布连续,主要集中在90~120℃范围内。结合流体包裹体含盐量、密度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油气主要为连续一期成藏。对比研究区埋藏史、地热史分析及延长组储层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结果得出,研究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期发生在距今100~120 Ma,即早白垩世晚期。

关 键 词:关键词:流体包裹体  成岩作用  油气成藏  延长组  子长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