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汶川县渔子溪流域泥石流源区的崩滑体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姓名:程霄  朱静  王帅永  方群生  张卫旭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5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1FY110100-3);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项目(SKLGP2012Z002)
摘    要:为了明确崩塌滑坡转化为泥石流的特点,研究泥石流源区内的崩塌滑坡体特征,以映秀至卧龙间渔子溪流域为研究重点,划分研究区约396 km2,以研究区内23条泥石流沟(流域总面积约为208 km2)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将崩塌滑坡点进行解译,并通过野外实际调查进行复核,证实了遥感解译的可靠性,最终得到崩塌滑坡点2 741个,总面积23.6 km2。利用GIS对崩塌滑坡在高程、坡度、坡向、地层岩性和河流距离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 500~3 000 m海拔范围内,崩塌滑坡分布最多;坡度40°~50°范围,崩塌滑坡面积比例最大;坡向在90°~180°范围较为集中,此范围垂直于地震断层;崩塌滑坡较坚硬闪长岩岩组容易被地震、降雨等因素触发大量崩塌滑坡;距离河流较近的山体容易发生崩塌滑坡。

关 键 词:滑坡  渔子溪流域  崩塌  泥石流  空间分布特征  
收稿时间:2015-06-15
修稿时间:2015-07-1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科学院院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科学院院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