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凝血功能变化临床分析
作者单位:;1.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
摘    要: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化疗后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NHL患者化疗后凝血功能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79例NHL患者作为NHL组,配对法选择7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NC组,比较2组化疗前凝血功能,比较NHL组化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分析病理分期、分级等因素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及凝血功能异常与NHL患者复发的关系。结果:NHL组化疗前APTT、FIB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组化疗6周期后FIB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化疗期间APTT、PT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淋巴瘤患者APTT高于惰性淋巴瘤;Ⅲ~Ⅳ期NHL患者、乳酸脱氢酶升高者,其FIB高于Ⅰ~Ⅱ期、乳酸脱氢酶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复发者,其化疗6周期后APTT、FIB高于治疗有效、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化疗周期后APTT、FIB异常率均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化疗前处于明显凝血功能异常状态并以APTT、FIB异常为主要表现,化疗期间FIB的降低预示着病情好转,且凝血指标的变化与患者病理分型、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水平、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均具有一定关联。

关 键 词: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凝血功能异常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