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特低渗透储层蓄能增渗研究与矿场实践
引用本文:党海龙,崔鹏兴,倪军,王小锋,李俊键,侯玢池,梁卫卫.特低渗透储层蓄能增渗研究与矿场实践[J].天然气与石油,2023(1):82-88.
作者姓名:党海龙  崔鹏兴  倪军  王小锋  李俊键  侯玢池  梁卫卫
作者单位: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2. 陕西省特低渗透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
摘    要:延长油田部分特低渗透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随着不断开发地层压力逐渐降低,产能不断下降。蓄能增渗作为一种针对低地层能量保持水平低的油藏的注水补能技术,通过本井大液量快速注水、关井、周围井闷井等技术手段,补充地层能量,实现周围对应油井见效,提高油藏渗流能力和渗吸作用。通过构建双重介质模型,开展室内蓄能增渗实验,结果表明:蓄能增渗最佳注入时机为衰减开发地层压力至原始地层压力的60%~70%,最佳注入量为0.2 PV,闷井时间的增加可以提升蓄能增渗的效果。矿场实践后,油井产量在30 d内提高了5倍,效果较好,可为延长油田乃至国内其他油田的类似油藏提供借鉴。

关 键 词:衰减开发  蓄能增渗  双重介质模型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