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析
引用本文:李政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析[J].城乡建设,2021(6):34-38.
作者姓名:李政清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摘    要: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民或其他个人用作住宅建设而占有、使用本村集体所有的非农用土地.当前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特征可简单概括为"集体所有,按资格分配,无偿使用,有限流转",这项制度安排在历史上为我国工农业发展、保障农村居民居住权利、稳定农村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不断转型和农业、农村、农民的不断变化发展,现行的宅基地制度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产生了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农村宅基地的闲置、浪费、紧缺、违建、隐形交易、地下流转等.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0%.有关研究显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将加速发展,农业人口仍会不断向城镇迁移.在此过程中,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紧张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大量闲置的矛盾正在日益加剧.据有关专家估算,宅基地约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80%以上,其集约高效利用状况将直接决定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利用成效.从以往的实践来看,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已经成为影响宅基地资源配置、有效利用和农民财产权实现的关键因素.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