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怒江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分析
作者姓名:彭雪婷  卢麾  汪伟  田富强  黎一杉  罗贤
作者单位:1. 清华大学 地球系统科学系,北京 100084; 2.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 水利规划院,湖北 武汉 430010; 3. 清华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 100084; 4. 云南大学 云南省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全球海 - 陆 - 气 - 冰水循环耦合模式研发及极端水文事件归因”( 2017YFA0603703) ; “跨境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安全调控”( 2016YFA060160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怒江流域中上游水文过程对土壤冻融循环变化的响应机制”( 41601026)
摘    要:为了评估气候变化对怒江流域干旱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GBHM-NJ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实测站点资料率定参数并验证模型精度,模拟了1961—2010年长时间序列流域水文过程,并分别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SI)分析了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GBHM-NJ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怒江流域的径流过程和水文响应的空间特征。(2)1961—2010年间,怒江流域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覆盖面积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其中1994年和2009年气象干旱最为严重。(3)在空间上,怒江流域的年度气象干旱频率约为28%,中游地区干旱频率比较高、主要分布在左贡站和八宿站附近,上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低。(4)水文干旱进入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后明显增强,年尺度干旱以轻旱为主,季尺度干旱特旱多发生在秋冬季。总之,气候变化环境下怒江流域干旱呈现增强趋势。

关 键 词:怒江  分布式水文模型  干旱  SPI  SSI  
收稿时间:2018-04-0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水电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利水电技术》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