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电解氟化研究(Ⅱ)
引用本文:ГИ卡乌洛娃,АА克拉西利尼科夫,ВА马塔林,ВГ巴拉巴诺夫.电解氟化研究(Ⅱ)[J].化工生产与技术,2006,13(5):4-7.
作者姓名:ГИ卡乌洛娃  АА克拉西利尼科夫  ВА马塔林  ВГ巴拉巴诺夫
作者单位:俄罗斯应用化学科研中心,俄联邦,圣彼得堡,197198;俄罗斯应用化学科研中心,俄联邦,圣彼得堡,197198;俄罗斯应用化学科研中心,俄联邦,圣彼得堡,197198;俄罗斯应用化学科研中心,俄联邦,圣彼得堡,197198
摘    要:介绍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应用化学科学中心在电解氟化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研究了电解氟化时原始有机化合物结构及其含量、活性添加剂、阳极电流密度、极化工况、电解液循环速度和温度以及电解槽结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吡啶和N-三丁胺电解氟化的最佳值w分别为7%~10%和5%~7%,i分别为0.08~0.2 A/cm2和0.03~0.05 A/cm2;有机混合物中添加N-丁基硫醇可稳定电解过程,其质量分数最佳为15%~20%;采用低负荷的脉冲电流极化工况有利电解过程,降低阳极的腐蚀速度;电解的温度0~ 20℃为宜;电解槽可采用电解液内循环、外循环结构,或其混合结构.

关 键 词:电解  氟化  电解槽  活性添加剂  电流密度  循环
文章编号:1006-6829(2006)05-0004-04
修稿时间:2006年7月1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