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沉管隧道运维期回淤影响下的长期沉降模型
引用本文:王延宁,周桓竹,俞缙.沉管隧道运维期回淤影响下的长期沉降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23(2):292-300.
作者姓名:王延宁  周桓竹  俞缙
作者单位:1. 汕头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2. 汕头大学广东省结构安全与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4. 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5. 华侨大学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A151501120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STKJ2021129);;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GDUEK2005);
摘    要:当下跨海集群工程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均采用了沉管隧道的通过方式,如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工程等,随着陆续完成,运维期的长期沉降规律逐步成为研究重点。在对管节接头沉降计算中,多采用Winkler地基上的Euler梁模型,而忽略了柔性管节的剪切变形和地基土体的连续性,没有考虑管-土相互作用引起的沉管位移,与实际结果偏差较大。考虑沉管隧道运维期受到长期回淤清淤荷载的影响,基于柔性沉管隧道的受力变形特征,将沉管隧道管节等效为置于Vlasov双参数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考虑了地基土体的连续性,强化了土体的刚度,同时考虑了管节截面的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即将管节变形视为位错变形模式,并以此推导了其竖向变形计算公式,与Winkler地基上的Euler梁模型和Timoshenko梁模型进行比较,以验证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以甬江沉管隧道工程为例,分析在运维期回淤荷载影响下的沉管隧道管节接头竖向位移规律,将基于上述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提出的基于Vlasov双参数地基的Timoshenko梁模型更为合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更吻合。回淤荷载引起的管节接头沉降伴随时间呈指数型变化...

关 键 词:沉管隧道  理论模型  管-土相互作用  Vlasov双参数地基  循环荷载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