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澳大利亚内陆古水系中钙结岩和膏结岩岩相的分类和成因及其与钒钾铀矿矿化的关系
引用本文:Aro V.Arakel,David McConchie,张兴余.澳大利亚内陆古水系中钙结岩和膏结岩岩相的分类和成因及其与钒钾铀矿矿化的关系[J].世界核地质科学,1985(1).
作者姓名:Aro V.Arakel  David McConchie  张兴余
摘    要:在澳大利亚内陆水系中产出的钙结岩和膏结岩岩相,不论其年龄和/或地层位置如何,都是沉积在干旱到半干旱环境中的化学况积岩。这些沉积物的沉积环境的恢复表明,自从早第三纪以来,由于内陆水系被淤塞而发育了以膏结岩为主要蒸发岩类型的内陆盐湖系统。呈长条状延伸的潜水钙结岩体形成于通向泄水水域的古河道中。当水文地质条件改变时,几乎所有原生钙结岩和膏结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都遭受潜水和渗流成岩作用的改造。因为成岩作用是复杂的,所以很难进行地层对比,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确定水文地球化学活动系统中的原生岩相。钙结岩剖面中的钒钾铀矿矿化可能与钙结岩化不是同时的。假如来自(铀)源丰富地区的水流过钙结岩/膏结岩沉积物,那么下列因素将控制钒钾铀矿矿化的存在和范围,这包括:①物理或化学障的筑塘作用(ponding);②溶液的化学性质(P_(co2);CO_3/HCO_3,V,U和K的浓度;Eh,pH);③可以引起钒钾铀矿再活化和迁移的沉积后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为了使大量钒钾铀矿矿体保存下来,原生沉积作用之后一定要紧跟着有一个使矿床得以保存的“冻结”机制。尽管钙结岩中大多数钒钾铀矿矿床的原生沉积机制是相似的,但引起再活化的成岩条件在各矿床之间是不同的。因此,把单个矿床怍为广泛适用的勘探模式的基础可能是不明智的。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