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唱”上位化的过程、机制及影响
引用本文:贾燕子.“唱”上位化的过程、机制及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4(10):119-122.
作者姓名:贾燕子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杭州 310028; 闽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上位化概念域的历时演变与强势上位词的产生”(13YJC740033);中国博士后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汉语单音词语义层级转移的历时研究”(2014M561741)。
摘    要:先秦时期,“歌唱”义主要用“歌”表示,“唱”的本义为“领唱”,是一个下位词。战国末期,基于语用原则中的“不过量准则”,“唱”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殊隐涵义( PCI)“歌唱”义。东汉至隋,“唱”的“歌唱”义由 PCI 向一般隐涵义(GCI)转化,而“歌”仍是{歌唱}概念域的主导词。初唐以后,“唱歌”义逐渐成为“唱”的固有义( SM)和主导义,晚唐五代时,“唱”取代了“歌”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唱”的上位化对{歌唱}概念域的词汇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 键 词:  上位化    {歌唱}概念域  历时演变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