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灰褐链霉菌与黄色短杆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
引用本文:李树,杜宗军,陈冠军.灰褐链霉菌与黄色短杆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提高ε-聚赖氨酸产量[J].食品科学,2019,40(6):173-179.
作者姓名:李树  杜宗军  陈冠军
作者单位: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2218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7PC025)
摘    要:为提高灰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fuscus LS-6)的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发酵水平,从增加内源性前体赖氨酸角度考虑,将S. griseofuscus LS-6与赖氨酸生产菌株黄色短杆菌(Brebvibacterium flavum S62)进行属间的原生质体融合。以S. griseofuscus LS-6产黑色素作为遗传标记挑选到1 株融合子LS-32,其ε-PL摇瓶产量为2.82 g/L,是亲本菌株LS-6的1.73 倍;LS-32在补料分批发酵中的ε-PL产量达到56.4 g/L,比亲本提高了38.9%。随机引物扩增多肽DNA技术显示融合子LS-32中确实有来自B. flavum S62的基因;融合子ε-PL代谢途径中关键酶的活力(己糖激酶、天冬氨酸激酶、ε-PL合成酶等)和胞内氨基酸含量(赖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均高于亲本,是LS-32高产ε-PL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明确了内源性赖氨酸对于提升ε-PL产量的重要性,且属间融合为ε-PL产生菌的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途径。

关 键 词:ε-聚赖氨酸  内源性赖氨酸  属间融合  发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