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闽西南小溪洋井田构造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宋立军,刘池洋,吴冲龙,周珍琦. 闽西南小溪洋井田构造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研究[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8, 37(6)
作者姓名:宋立军  刘池洋  吴冲龙  周珍琦
作者单位:1.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2.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9
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4. 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福建,三明,365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摘    要:为加深闽西推覆构造带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的认识,采用构造解析与区域背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位于闽西推覆构造带前锋处小溪洋煤田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井田内存在滑脱和推覆2种性质的构造;井田构造整体几何形态呈"仑"字型,其中"人"字代表多次逆冲推覆的叠瓦状构造,"匕"指井田的倒转向斜构造和其内部沿轴面的滑脱断层;早三叠世与中侏罗世华夏、库拉板块先后分别向西侧的扬子和华夏陆块下俯冲,引起武夷山脉隆起,导致井田在来自北西的2期继承性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于印支期先后产生重力和挤压顺层滑脱构造,形成倒转复向斜褶皱,并最终于早燕山期形成"仑"型背骑式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晚期和喜山期在区域拉张环境下井田遭受剥蚀改造,并使部分构造产生反转.

关 键 词:推覆构造  演化  动力学机制  小溪洋井田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Structures in Xiaoxiyang Coalfield, Western Fujian Province
SONG Li-jun,LIU Chi-yang,WU Chong-long,ZHOU Zhen-qi. Evolutionary History and Dynamic Mechanism of Structures in Xiaoxiyang Coalfield, Western Fujian Province[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2008, 37(6)
Authors:SONG Li-jun  LIU Chi-yang  WU Chong-long  ZHOU Zhen-q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