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电絮凝废水中Cr(Ⅵ)高效去除工艺条件及机理研究
引用本文:高晨,陈萍,包准,王立章,李鹏.电絮凝废水中Cr(Ⅵ)高效去除工艺条件及机理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21(2):106-113.
作者姓名:高晨  陈萍  包准  王立章  李鹏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20192ACBL20001)
摘    要:水体Cr(Ⅵ)污染因污染物来源广泛、毒性强,易形成水体-土壤复合污染,其绿色、低成本达标治理已成为国内外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及难点问题。采用电絮凝工艺进行废水中Cr(Ⅵ)污染去除,探索液相pH、槽电压、电解质浓度及初始Cr(Ⅵ)浓度对电絮凝Cr(Ⅵ)去除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对所得沉淀絮体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及物相组成分析,阐明Cr(Ⅵ)电絮凝沉淀去除机理。结果表明,Cr(Ⅵ)电絮凝去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相pH=6.0,槽电压3.0 V,电解质浓度2.0%,在此条件下,初始浓度10.0mg/L的含铬废水,经12.0min电絮凝反应,出水铬浓度为0.018mg/L,去除效率达99.98%,满足饮用水Cr(Ⅵ)排放限值。机理分析研究表明,废水中的Cr(Ⅵ)经Fe2+还原为Cr(Ⅲ)后,以CrOOH与Cr(OH)3的形式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载带沉淀而去除。电絮凝工艺治理水体Cr(Ⅵ)污染具有去除效率高、速率快、污泥产生量低的特点,可为水体Cr(Ⅵ)污染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关 键 词:水体Cr(Ⅵ)污染  电絮凝  达标排放  工艺条件  去除机理
收稿时间:2020/10/10 0:00:00
修稿时间:2020/10/20 0:00:0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