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福建省近海腹刺■属鱼种毒性变化的研究
引用本文:马群飞,林升清,付武胜,张荣标,何冠智,郑加武,程兴旺.福建省近海腹刺■属鱼种毒性变化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8,19(5):40-42.
作者姓名:马群飞  林升清  付武胜  张荣标  何冠智  郑加武  程兴旺
作者单位:福建省卫生防疫站; 福建省龙海市卫生防疫站; 福建省长乐市卫生防疫站;
摘    要:应用酶联免疫法对福建近海的腹刺 主要鱼种的58尾分部位检测,毒素含量范围为<4.0×10-2~21.6MU/g。毒素含量:雌性大于雄性.性腺>肝脏>皮肤>肌肉。肌肉毒素含量为<4.0×10-2~8.9MU/g,多数属无毒或弱毒。毒素含量的种间差异显著,并存在同种鱼个体间的显著差异。经检测:暗鳍腹刺 、棕斑腹刺 各部位均属无毒级,淡鳍腹刺 属微毒或弱毒级。闽中、闽南渔场捕获的暗鳍腹刺 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季节捕获的暗鳍腹刺纯和棕斑腹刺纯肌肉毒性随时间呈有规律的变化。建议在监督控制下,批准部分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河纯鱼干品的加工生产,但只允许加工腹刺 属鱼种。

关 键 词:    腹刺        毒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