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岩溶区与红壤区不同地类产流产沙特征分析
作者单位: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流域水...;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流域水...;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中国...;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江西...
摘    要:研究岩溶区和红壤区不同植物措施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揭示两区次降雨累积产流产沙变化规律,为区域坡面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西南岩溶区兴西湖小流域和南方红壤区山心小流域2015—2016年度观测数据,采用双累积曲线方法分析次降雨条件下不同雨强林地、草地、裸地的产流产沙变化规律,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降雨量对径流泥沙的定量影响。结果为:(1)岩溶区小流域裸地累积径流深分别是林地和草地处理的4. 1、2. 5倍,累积土壤流失量大小为:林地草地裸地;(2)红壤区小流域各级雨强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均表现为:草地林地裸地,总径流深林地、裸地分别是草地小区的811%、3 229%,草地小区产沙量近乎为0;(3)岩溶区小流域累积产流量低于红壤区小流域,红壤区单位径流携沙能力是岩溶区的7. 22倍。岩溶区和红壤区林地、草地小区均具备较强的径流调蓄和保土减蚀功能,岩溶区林地措施最优而红壤区覆盖度较高的草地措施效果最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