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与北山地区高放废物处置地质环境安全性对比分析 |
| |
作者姓名: | 陈建生 赵霞 |
| |
作者单位: | 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8 |
| |
基金项目: | 国际原子能机构TC项目(PRC/08/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579017);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 |
| |
摘 要: | 参照地震发生频率、地块稳定特性等地质环境因素,结合水中的同位素及水化学特征分析,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核试验场地与北山地区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场的预选址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加以对比论述。研究结果显示,北山地区30 km以下的下地壳中存在着高导低速层,附近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大地震,是一个相对不稳定地块。北山的地下水经分析并非是最初认定的“古水”,也不是来自当地降水,而是祁连山的降水通过深大断裂带补给的,北山附近的花海地区自流井的流量就达到了106 m3/a。北山地区的深层地下水为淡水,径流速度较快,下游为生态与环境的重点保护区额济纳盆地,因此会不利于将其作为高放废物处置场的选址。相比较而言,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较大的地震,地壳层中不存在高导低速层,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地下水主要来自当地的降雨和河流的入渗补给,地下水中总溶解固体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的循环周期较长,地下径流的最终排泄区是罗布泊荒漠戈壁地区,而且塔里木盆地东部军事禁区存在面积超过3 000 km2的花岗岩。因此在已经受到污染的核试验地区修建永久性处置高放废物要比北山地区更为安全,即使未来发生最不利的污染等事件也可以将对环境与生态的破坏降到最低。
|
关 键 词: | 环境地质学 高放废物处置 地震 高导低速层 地下水流速 同位素分析 |
文章编号: | 1000-6915(2007)增1-3297-07 |
收稿时间: | 2006-07-26 |
修稿时间: | 2006-11-06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