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太古代的金——是否与麻粒岩建造或长英质侵入体有关
摘    要:现行两种太古代Au矿床模式是麻粒岩化模式或岩浆作用模式,但新的资料表明这两种模式都不可行.大多数英闪岩质太古代麻粒岩以原生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贫化为特征,所以与Au矿床中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不存在互补的关系;麻粒岩和金矿床两者的K/Rb、K/Ba、K/Li、K/Cs和Th/U比值系列也不是互补的.已发表的用地幔CO_2注入计算C同位素成分系列和C/He溶剂比值不能说明麻粒岩化模式.金矿床的总体δ~(13)C值也不及地幔CO_2量或麻粒岩C的储集量.太古代英闪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以岩浆~(87)Sr/~(86)Sr比值一致性为特征,而以0.701~0.720系列矿床来说,其伴有区域性Sr、O和C同位素特征的δ~(13)C平均值范围为-9‰~-0.4‰,此外,分异的花岗岩K/Rb趋于正常值,而Rb/Sr和K/Ba比值较高.反之,金矿床主要趋于较高的K/Rb和K/Ba比值为特征,伴有较少量的Cs、Li或Tl富集和Rb/Sr值分散.许多矿床比其伴生的岩株要晚20~30Ma.Sr、Pb、C和O同位素变化是有序的,而大离子亲石元素趋势值是一致的,反映了处于转换挤压增生状态和水:岩比值低的条件下的地壳成分变化,其内源或外源所派生流体的平衡状况。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