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光致劣变大米的无损判别及不同遮挡方式有效性研究
作者姓名:王冬  栾云霞  马智宏  王刘庆
作者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基金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财政追加课题2023(KJCX20230817)、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农业基础数据平台课题(KJCX20230309)
摘    要:目的 基于线性渐变分光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建立光致劣变大米无损判别模型,并评估不同遮挡方式对大米光致劣变的预防效果。方法 以北方粳米、南方粳米、籼米、糯米、紫米、黑米为研究对象,分别各采用直接暴露于紫外光下、纸遮挡、白布遮挡、红布遮挡、玻璃遮挡、聚乙烯塑料遮挡方式制备实验组样品。采用线性渐变分光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大米样品近红外光谱。首先对6种大米分别建立单品种大米的光致劣变判别分析模型并优化数据预处理和光谱波段;然后将6种大米合并一起建立判别模型;最后采用优化模型预测各种遮挡的大米样品,以评估不同遮挡方式对大米光致劣变的预防效果。结果 基于全谱数据的标准正态变量结合去趋势校正预处理,所建判别模型的效果最佳, 6种大米判别模型的马修斯相关系数皆达到100.0%;而将6种大米一起建立判别模型,所建模型的预测性能有所下降。对每种大米采用各自优化模型对不同遮挡方式的实验组样品进行预测的结果表明,玻璃遮挡、聚乙烯塑料遮挡对大米光致劣变的预防有效率在97.0%以上,而纸遮挡、白布遮挡、红布遮挡在大米光致劣变的预防方面效果甚微。结论 基于近红外技术建立单品种大米光致劣变无损判别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

关 键 词:光致劣变  近红外光谱  判别分析  大米  遮挡方式
收稿时间:2023-08-28
修稿时间:2023-11-03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