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添加剂对鲟鱼籽酱(Huso dauricused × sturger schrenckii)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黄卉 何丹 李来好 林婉玲 魏涯 杨贤庆 郝淑贤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
广东 广州 510300;2.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 201306 |
| |
基金项目: |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55-06);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ZD-2014-345-3);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012YDOl) |
| |
摘 要: |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分别检测未经添加剂处理的鲟鱼籽酱、添加0.5‰山梨酸钾和0.2‰抗坏血酸的鲟鱼籽酱(A1组),添加0.5‰山梨酸钾、0.2‰抗坏血酸和0.2‰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鲟鱼籽酱(A2组),添加0.5‰山梨酸钾、0.2‰抗坏血酸和0.2‰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鲟鱼籽酱(A3组),在0℃冷藏时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经NIST 05a.L和NIST 05.l谱库数据库检索,确定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初始鲟鱼籽酱检测出46种挥发性成分,醛类物质作为主要气味贡献组分,其中壬醛、己醛、辛醛和庚醛含量较高,另外,一定含量的D-柠檬烯、长叶烯和石竹烯可能赋予新鲜鲟鱼籽酱独特的柠檬香、木香等清新气味。3组复合添加剂的使用,都有利于防止在贮藏过程中鱼籽酱挥发性物质的流失,减少了酮类和醇类物质的变化。其中,A2组中,山梨酸钾、抗坏血酸和Nisin的添加促进了贮藏3个月后鱼籽酱中醛类物质的还原反应,导致醛类物质的大量减少,酯类物质的大量增加。最后,在贮藏期间醛类物质的变化,显示A1组和A3组复合防腐剂的处理促使鲟鱼籽酱具有更浓的腥味、青草味。
|
关 键 词: | 鲟鱼籽酱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食品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