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抗震韧性的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引用本文:徐成彪,彭有开,吴徽.基于抗震韧性的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2023(3):27-33.
作者姓名:徐成彪  彭有开  吴徽
作者单位:1. 北京建筑大学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 北京建筑大学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
摘    要:为解决大震后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残余位移较大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抗震韧性的思想,对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和震后可修复性。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和基于抗震韧性的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对其进行抗震设计,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易损性。结果表明:大震下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最大残余位移角为1/15,超过《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中建议的可修复范围限值1/200;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最大残余位移角为1/207,处于可修复范围,且倒塌概率远低于10%,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对于实现建筑震后快速修复或继续使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关 键 词:框架结构  防屈曲支撑  功能可恢复  抗震韧性  残余位移角  易损性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