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不稳定性
作者姓名:陈建国  周文浩  邓安军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所,北京,10004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239040);"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2004BA610A-03)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发生了新的河床演变现象一河道萎缩,其特点是河床持续淤积,过水断面和过流能力持续减小。本文指出河道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较高含沙量的连续枯水系列造成的河床淤积,特别是主槽的淤积,而高含沙的中小洪水使嫩滩淤高,强烈压缩主槽,促进河道的萎缩。文章分析了形成河道萎缩的主要水文泥沙条件,认为枯萎的平面河势及断面形态具有不稳定性,只要来水来沙有利,萎缩河道的复甦是可以期待的。因此,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作用,加速河道整治,开源节流,增加黄河下游的可用水量是改善当前黄河下游河道萎缩的当务之急。

关 键 词:黄河下游  河道萎缩  不稳定性  
文章编号:1672-3031(2004)04-0276-07
修稿时间:2004-10-08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