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对1J79合金进行退火,采用振荡样品磁强计(VSM)测得合金的磁滞回线,结果表明,二步法退火与一步法退火相比较,合金的矫顽力Hc显著降低;在二步法退火时,随着退火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矫顽力Hc显著降低,饱和磁矩增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制备1J79软磁合金,研究了热处理保温时间对1J79软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通过电子探针观察其杂质的含量及晶粒的长大情况;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得合金的磁滞回线,分析其磁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合金的矫顽力Hc显著降低,饱和磁化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使用共振法、三电压法和3257型直流磁滞回线描绘仪,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铁基12CrAIMo阻尼合金的阻尼本领Q-1值、交流铁损P、磁感B和直流磁感B10(10A/cm磁场强度下)以及矫顽力Hc的影响。结果表明,于975℃热处理后,Q-1获最大值(16.6×10-3),比在850℃热处理的约高16倍,P也于975℃达最大值,比850℃热处理的提高约50%,B和B10的最大值处于975~1000℃热处理温度下,与850℃热处理后的相比,分别提高3—51%和100%,Hc于975℃热处理后获最小值,仅为850℃热处理后的24%。  相似文献   

4.
用注射压铸方法制造了直径为1.0mm的棒状Nd8Fe87.5B4.5纳米复合永磁体,分别用电脉冲和传统等温退火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均匀热处理,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了样品的微结构。结果发现,经电脉冲方法退火的样品晶粒尺寸比用传统等温炉退火更规则更均匀,使Hc和(BH)m分别提高16.5%和13.4%。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Fe80Zr5Nb4B11合金,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退火,研究热处理对该合金的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表征合金的结构,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合金的磁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α-Fe晶体相从非晶基体中析出;晶粒尺寸逐渐增大;Fe80Zr5Nb4B11合金的比饱和磁化强度(Ms)在300℃下降,之后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而矫顽力(Hc)的变化相对复杂,呈现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这些特征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900℃对Fe-50%Ni(1 J50)合金进行50%热剧烈变形处理,并对变形前后的1J50材料进行适当氢气保护热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软磁测量系统对不同处理方式软磁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50%Ni合金软磁性能比较低,经50%热剧烈变形的合金磁滞回线圆润,磁性能有所下降,但经氢气保护热处理后可获得粗大的等轴状晶粒,磁滞回线变得特别修长,软磁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将双辊铸轧运用于制造Al-Zn-Mg-Cu合金带材。研究带材减薄率及热处理温度对合金再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轧率为60%、热处理制度为500℃的条件下处理1h时,合金带材具有细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3μm,晶粒纵横比约为1.7)和高的力学性能(UTS≥360MPa,δ≥20%)。研究了微观组织对Al-Zn-Mg-Cu合金带材力学性能的影响。合适的双棍铸轧热处理及加工工艺能制造低价、高强的Al-Zn-Mg-Cu合金带材。  相似文献   

8.
大变形冷轧Fe-6.5%(质量)Si高硅钢薄板组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6.5%(质量)Si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该合金中有序相的出现,人们难以用普通轧制的方法得到该合金的薄板。本文利用热轧,温轧,冷轧方法,结合相关的热处理手段,得到该合金0.05 mm薄板。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热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仪,拉伸机,显微硬度仪,研究该薄板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利用磁滞回线仪研究薄板热处理前后直流磁性能的变化。通过研究发现,0.05mm轧态薄板具有一定的塑性,断裂强度高达1.93 GPa。热处理使薄板硬度降低,塑性降低,特别是在650℃以上,材料发生了再结晶后,变化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有序相B2向DO3的转变及〈001〉面织构的消失。  相似文献   

9.
利用快速退火(RTA)以600℃/min的升温速车到预期温度后,在极短保温时间内完成热处理过程,与传统热处理(CRA)的Nd-Fe-B(Nd=6~12,B=3~9)对合金的磁性和微结构作了对比。合金成分分作3组:Fe-Nd2Fe14B两相系统;固定6at%B;固定9.5at%Nd.用单辊快淬法制备样品,辊速万或40m/s.热处理分两组,一组是采用传统热处理,升温速率100℃/min,温度550~800℃,保温2~30min。另一组则采用快速退火热处理.矫顽力和磁化强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最佳条件为700℃,保温Zmin。超过7Mt,矫顽力随处理温度升高而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Fe-Ni-Co-Al-C系因瓦合金的成分、热处理和冷加工对其强度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供试验用合金的成分含C在0.10%至0.27%、Ni31.67%~36.08%、Co9.85%至9.91%、Al2.31%至3.52%范围内变化,由真空熔炼法生产。试样经固溶、时效热处理,采取不同变形率的冷拔拉丝加工,研究了力学性能和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为了获得高于通常钢丝的强度(>1500MPa),合金含C量必须高于0.2%。通过调整热处理条件和冷加工条件,可得到不同性能。含时效元素Al量不同的合金,…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Ml(NiCoMnAl)4/76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热处理对Ml(NiCoMnAl)4.76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73K~1373K下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贮氢合金电极的放电容量和高倍率放电性能;铸态合金的放电容量为310Ah/kg,放电电流密度id=300A/kg时,高倍率放电率HRD300=91%,id=1200A/kg时,HRD1200=35%;经1173K,10h热处理的合金容量提高到327Ah/kg,HRD300提  相似文献   

12.
用电化学沉积法,在阳极氧化铝模板(AAO)中成功制备了直径为φ50nm的CoPt合金纳米线的高度有序阵列。纳米线的结构和磁学特性分别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力计(VSM)测试。结果表明,CoPt合金纳米线是以fcc结构存在。当外加磁场与纳米线的线轴平行时,测得的矫顽力Hc为2400 Oe,剩磁比为0.75,而当外加磁场与纳米线线轴垂直时,所测得的矫顽力仅为600 Oe,剩磁比为0.25。这表明纳米线阵列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纳米线的易轴方向为纳米线线轴方向。热处理过程中合金的微结构发生了变化,可以极大地提高材料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几个近零磁伸非晶环样磁滞回线的偏移随测前磁操作变化的实验研究,指出经过420℃以上退火的样品,磁滞回线的偏移与非晶母体内析出高H_c微晶有关,而通过适当的退磁和冲击磁化的操作,可以不同程度地消除偏移,消偏磁滞回线的H_c随所用磁操作而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个近零磁伸非晶环样磁滞回线的偏移随测前磁操作变化的实验研究,指出经过420℃以上退火的样品,磁滞回线的偏移与非晶母体内析出高H_c微晶有关,而通过适当的退磁和冲击磁化的操作,可以不同程度地消除偏移,消偏磁滞回线的H_c随所用磁操作而变。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真空电弧炉熔炼法制备1J79软磁合金,经不同退火方式退火。通过电子探针(EPMA-1600)观察其杂质的含量及晶粒的长大情况;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得合金的磁滞回线,分析其磁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采用二段连续退火工艺有利于除去合金中的杂质,起到净化合金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合金的磁性能。即矫顽力恩著降低,饱和磁化强度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工艺对液态铸锻双控成形AZ91D摩托车发动机壳体进行了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经过T4(415℃x9h,60℃水淬)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最大,其值分别为239.7MPa,1.58%,较未热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41.6%,79.9%。经T6(415℃×9h,60℃水淬+205℃×16h,空冷)处理后,样品显微组织中的第二相得到均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合金。未处理态、T4、T6状态下的拉伸试样断口形貌中均存在较多的韧窝,表明铸锻双控成形制件的塑性较好。T6(415℃×9h,60℃水淬)热处理后的拉伸试样断口形貌中韧窝最多,塑性最好。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Mg-Pb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了退火和回火热处理对Mg-Pb二元铸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及稀土元素钕对该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的(≤2%)稀土元素钕(Nd)的加入对Mg-Pb合金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提高。Mg-10%Pb-2%Nd合金经420℃(10min)-120oC(24h)处理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由此可见,合理的热处理制度可以极大地改善Mg-Pb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对w(v)8%-10%,加(Cr)8%-12%的白口铸铁的抗磨性进行了研究。该铸铁显微组织中含有10%-20%(体积分数)MC型碳化物。在亚临界温度热处理条件下,用该合金生产的破碎机锤头的寿命是普通高铬白口铸铁的三倍。  相似文献   

19.
Cu含量对FePt薄膜退火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共溅射方法存玻璃基片上制备了(FePt)1-xCux合金薄膜,FePt合金中添加Cu可以有效降低退火温度,(FePt)1-xCux(x=19.5%)在350℃退火后可以使面内矫顽力Hc〃,达到200kA/m,垂直矫顽力Hc⊥达到280kA/m左右,而纯FePt仅有几千A/m。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退火后形成的FePtCu三元合金是降低退火温度的主要原因。剩磁曲线分析表明Cu的加入不能明显降低晶粒间交换耦合作用。(FePt)1-xCux在400℃退火可以得到10^-24m^3的磁激活体积。  相似文献   

20.
随着飞机性能提高,航空发电机作为飞机电力核心设备,其转速不断提高,要求制作转子零件的高饱和磁感应强度Fe-Co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并保持足够的磁性能。本文介绍了高强度Fe-Co合金的研制进展情况,研究了高强度FeCo、改良型1J22和低矫顽力FeCo合金的制备工艺和热处理技术,比较了几种Fe-Co合金的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对比了真空热处理和氢气热处理的磁性。其中,采用氢气处理的高强度Fe-Co合金的抗拉强度σb=1190MPa,屈服强度乱2—610MPa,延伸率δ5=15.0%,饱和磁感应强度Bs=2.231T,矫顽力Hc=134.2A/m,在磁性能和1J22合金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力学性能提高将近一倍,已经达到了某型先进飞机主发电机转子的设计技术指标要求,最后对电磁场热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