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皇甫学政  王光明 《高电压技术》2001,27(B07):44-44,47
110kV交聚乙烯绝缘电缆故障定点测量是技术难题。电缆金属护层交叉互联电缆线路的故障定点测量则更加困难。介绍了南京供电局110kV珠江路2号线电缆故障定点测量的方法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耐压试验易对电缆造成损伤的弊端,提出了基于频域阻抗谐振模型的多点绝缘缺陷识别及精确定位的方法,以有效诊断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存在的故障,可为其它供电局检测和诊断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缆的故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时显微数字摄像技术和局部放电连续测量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研究不同外施工频电压下220 kV级XLPE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引发及生长特性,将其结构特征与110 kV电缆绝缘中的电树枝进行对比,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失重分析法研究220 kV和110 kV电缆绝缘材料的微观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在相同外施工频电压下,220 kV和110 kV电缆绝缘材料中的树形结构相同;在外施电压为9 kV和11 kV下,110 kV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引发时间相对较短,而在高电压等级下两者基本一致;110 kV电缆绝缘中电树枝在9 kV和27 kV下的生长时间相对较长,而在其他电压等级下220 kV电缆绝缘中电树枝的生长时间相对较长。220 kV电缆绝缘材料热稳定性和结晶度更高,结晶速率更快,即具有更好的结晶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运行多年的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绝缘劣化状况及出现劣化的原因,采用热重法、红外光谱、机械强度试验分析了退运的14条110 kV和220 kV XLPE电缆绝缘。研究了电缆绝缘材料的热稳定性、物质成分及机械性能与电缆绝缘劣化的对应关系,并分析了14条退运电缆历史运行数据。结果表明,14条退运电缆中,有4条电缆绝缘出现了劣化,而这些电缆都经受过穿越故障电流或外部高温;起始分解温度、羰基指数、断裂能对表征XLPE电缆绝缘的劣化状况有很好的一致性,当绝缘出现劣化时,其起始分解温度降低、羰基指数升高、断裂能减小;交联电缆经受大的故障电流冲击或外部高温,都会加快绝缘的劣化。  相似文献   

5.
传统10 kV绝缘电阻测试仪无法有效检测110 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高阻值高残压类型故障。为此,基于K7G20触控一体机设计一种高压电缆绝缘测试仪,其具备高压电缆主绝缘电阻测试、护层耐压和护层保护器试验功能。针对高压电缆高阻值高残压类型故障的特性,设计了20 kV电压输出模块,采用比值测量法改进测量电路,提高试验电压和泄漏电流的测量精度。采用K7G20触控一体机作为总控制器和人机界面的实施主体,实现远程智能测试。通过对上海某220 kV电缆线路的现场测试,证明该仪器能有效检测出高阻值高残压的电缆绝缘故障,同时具备护层耐压和护层保护器试验功能,可有效提高高压电缆快速故障检修效率。  相似文献   

6.
П.  ИБ  杨文山 《电线电缆》1989,(1):6-10
介绍了苏联于80年代中期在开发110 kV 及220 kV 交联聚乙烯绝缘高压电缆、阻燃塑料电力电缆及控制电缆、1~10 kV 油纸绝缘阻燃电缆、耐热辐射专用电缆、光缆、漆包线和市话电缆等方面的概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电缆绝缘故障情况,有必要对电缆线路进行在线监测.介绍了超高频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的信号采集装置、测量原理及数据传输原理.通过运用该系统对110 kV五凌七线电缆进行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准确地找出了电缆绝缘缺陷,检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电线电缆》2017,(6):36-40
以某110 kV高压电缆中间接头系列故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局部放电检测、实物解体、电缆性能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在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认为故障的主要原因为导体金属屏蔽罩与导体压接管之间的连接编织铜线在运行中存在断裂或脱落,金属屏蔽罩在绝缘预制件内处于悬浮电位,导致金属屏蔽罩和电缆绝缘端部之间发生局部放电,并最终引起绝缘击穿。另外,结合本案例分析总结了国内电缆及接头故障的主要类型,以期对电力电缆线路的安装、运维、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吴鹏 《中国电力》2015,48(12):161-165
近年来,超导技术日益成为推动现代工业,特别是电力技术和电力工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基础创新,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研究探讨了冷绝缘超导电缆110 kV/3 kA的材料特性、几何结构、绝缘等,通过实验数据,围绕110 kV高温超导电缆的实际工程应用作了研究分析,展望了交流超导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前景。对于110 kV/3 kA冷绝缘超导项目在电缆结构设计的理论研讨和工程实践方面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110kV受损电缆绝缘理化性能测试与热历史分析/余欣;张涛;彭向阳;等/广东电力,2017(12)以110kV电缆终端异常发热导致受损的电缆本体为实验对象,研究电缆绝缘的理化性能,并通过理化性能的变化情况分析电缆绝缘的热历史。结果发现内外层试样理化性能存在明显差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晶粒尺寸,  相似文献   

11.
就电缆绝缘厚度设计方法、XLPE电缆绝缘减薄的技术发展作了概述。针对110kV、220kVXLPE电缆绝缘厚度国内外存在的差异,从工程选用到全面对待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起220 kV电缆终端故障造成220 kV变电所全停事故,进行了故障终端解体检查和事故原因分析,指出220 kV故障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金属护套的铅封施工工艺存在缺陷.电缆终端尾管与铝护套处于完全分离状态,致使电缆金属护套电位悬浮,长期运行下出现发热和灼烧,最终导致电缆绝缘击穿.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3.
通过110 kV高压电缆终端故障处理的案例介绍,分析了发生此类故障的原因,指出了电缆终端绝缘油与电缆半导体屏蔽层隔绝的重要性,总结了类似电缆终端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控制点及改进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武利会 《广东电力》2009,22(5):67-69
为确定佛山供电局110kV良容线电缆终端主绝缘击穿的原因,对该电缆终端头进行解剖和材料切片检查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施工不当造成电缆绝缘屏蔽层受损,引发电场畸变严重,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接头的安装工艺不当引起接头受潮和接触不良,加速了主绝缘击穿的进程。建议在多雨地区,接头铜尾管与铝波纹护套的密封连接采用搪铅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彭波  黄福勇  王成  王峰  段肖力  叶会生 《湖南电力》2012,32(2):24-26,62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电力电缆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故障率也逐年增加。文中以110 kV XLPE(交联聚乙烯)海底电缆故障及其修复过程为例,从电缆故障定位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利用回波法、二次脉冲法等方法检测电缆故障的全过程,分析故障定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推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模拟故障电弧引燃电缆的火源对电缆火灾模拟试验和防火性能评估十分重要,现有的电气火源大多基于化学燃烧,较难反映故障电弧引燃特点,为了模拟故障电弧引燃电缆,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电弧的火源。首先,本文分析了110 kV电缆发生接地线被盗或两侧交叉互联线被盗等故障时金属铠装层上的感应电压,其可高达数千伏。其次,对比研究了工频交流电压和20 kHz交流电压条件下金属护套对地电弧和雅各布天梯电弧的击穿前电压与维持电压,发现两者电弧击穿与维持特性接近。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雅各布天梯电弧引燃电缆的电气火源模拟方法,并实验验证了该火源能够使110 kV电缆引燃和火焰蔓延。所得结论为:高频雅各布天梯电弧能够模拟故障电弧特点并有效引燃110 kV电缆。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压及超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介绍我国 110 k V及 2 2 0 k V交联聚乙烯 (XL PE)绝缘电缆及其附件的发展。高压 XL PE电缆是我国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采用地下电缆输电系统的首选产品。本文叙述 XL PE电缆的绝缘设计原则、绝缘质量控制要求 ,特别是绝缘中杂质、微孔以及绝缘与半导电屏蔽界面的微孔与凸起、绝缘收缩与交联工艺的关系 ,及电缆附件的选型与预制附件橡胶应力锥的设计方法。介绍了我国特大城市 ,上海、北京与广州高压电缆系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我国 110 k V及 2 2 0 k V XL PE电缆及附件进一步发展以及 5 0 0 k V XL PE电缆系统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用地埋方式的电力电缆发生故障后较架空线路更难以确定故障点位置的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10 kV电缆发生高阻故障时故障点的定位过程实例,介绍了根据故障性质采用二次脉冲法测距并定位故障点的方法。针对电缆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高阻故障,首先查阅电缆相关资料,掌握电缆的详细信息;使用万用表、绝缘电阻表判断电缆故障类型,根据故障类型确定相应的测试方法;使用故障测试仪测试电缆的长度,查看测试结果是否与资料相符,初步确定故障点距离;最后采用二次脉冲法对故障点精确定位找出故障点,剥开电缆查明电缆故障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该方法容易掌握,尤其对于短距离故障,测试波形更容易分析,能够迅速确定故障距离,使得电缆测试效率更高,定点定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时频域反射法的高温超导电缆故障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超导电缆公里级示范工程的运维需求,采用基于伪Wigner-Ville分布的时频域反射法,测量不同温度和不同类型模拟缺陷下超导电缆的时频信号变化,分析不同温度下时频分析在超导电缆故障定位中应用的有效性,并通过改变入射波的中心频率和带宽,研究入射波形形态对故障定位的影响。模型样缆采用国产35kV冷绝缘三相统包高温超导电缆,缺陷模拟相设置了绝缘缺失、对地绝缘电阻逐渐减小、短路3种类型的故障,检测温度设置为室温、液氮和回温3种环境。结果表明:室温环境下,基于伪Wigner-Ville分布的时频域反射法对上述3种故障反射的反应灵敏度依次增加,定位误差小于3%,入射波的中心频率或带宽越高,引起的衰减越大,定位需要的时间补偿就越多;液氮环境下,针对绝缘缺失和短路的叠加故障,当温度下降至77K附近时,故障处归一化时频互相关峰值随温度的小幅度下降而逐渐减小,且波速明显升高;温度回升过程中,该方法的定位准确度不受温度变化和电缆状态的影响,误差仍小于3%。回温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超导电缆故障处和末端归一化时频互相关峰值大小发生明显的同步变化,该现象可评估现场超导电缆系统中液氮泄漏导致的温度上升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