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昕  吴雄英  丁雪梅 《印染》2013,39(12):35-38
针对纺织服装工业的生产特点,重点探讨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亟待解决的核算边界不清、设备实际工作时间难以计量、公用能耗及物料碳足迹数据拆分不易、能源及物料的碳排放系数及计算方法不统一、产品分类质量基准庞杂、生产环境差异影响显著等几类基本问题,认为需从纺织服装工程、机械设备工程、信息工程和生产管理等多学科全面深入地探索碳足迹核算方法,确保核算方法有理可依。  相似文献   

2.
冯文艳  吴雄英  丁雪梅 《印染》2014,40(13):39-42,58
产品碳足迹生命周期评价(LCA)中的分配,是将核算范围内总能源、物料消耗数据按照一定原则分配到不同的产品系统中,或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的过程。分配方法是核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少。通过讨论现有按物理关系及按非物理关系进行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适用性,结合纺织服装工业的生产加工特点,以印染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为例,分析纺织服装产品工业碳足迹核算中分配的原因,阐明建立适用于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分配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评价中清单数据难以追溯来源、核算过程不透明、核算结果可追溯性的缺失等情况带来的核算成本高、核算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监督及核算结果利用效率低等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来源清晰、透明可查、保护企业隐私的纺织产品碳足迹可追溯核算方法。文章梳理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的研究现状,基于区块链特性和追溯应用研究现状,阐述了区块链应用于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的优势和挑战;结合纺织服装产品模块化碳核算方法,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追溯与核算的工作机制及系统架构,并通过实例数据展示了系统追溯过程,实现了产品碳足迹的“产品—模块—方法—源数据”追溯查询与控制访问。此外,总结了系统在建立组织及信息处理两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纺织产品碳足迹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足迹作为核算和评价产品的生产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负荷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受到广泛的研究和示范。回顾了碳足迹的概念,综述了当前纺织产品碳足迹的研究进展,对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和评价中的核算边界、各类投入的碳排放系数、公共投入的拆分原则、核算结果比较评价的质量基准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结合中国纺织工业在纺织产品工业化规模生产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重点开展纺织产品在工业生产阶段的碳足迹研究和示范的建议,为进一步开展纺织产品碳足迹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欧洲纺织服装从1998年开始采用生态环境标签.21世纪初,西方国家为了促进碳减排和碳足迹认证设立纺织服装的碳足迹标签,在纺织服装产品生命周期内进行碳足迹核算.用水大户印染行业为节水而提出水足迹概念并进行核算,但尚未有水足迹标签.为促进碳减排,中国继欧盟后于2021年7月成立中国碳市场,首先纳入的是电力行业,逐步发展到其...  相似文献   

6.
欧洲纺织服装从1998年开始采用生态环境标签.21世纪初,西方国家为了促进碳减排和碳足迹认证设立纺织服装的碳足迹标签,在纺织服装产品生命周期内进行碳足迹核算.用水大户印染行业为节水而提出水足迹概念并进行核算,但尚未有水足迹标签.为促进碳减排,中国继欧盟后于2021年7月成立中国碳市场,首先纳入的是电力行业,逐步发展到其...  相似文献   

7.
合理的常用能源排放系数是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中数据一致性的基础。参照PAS 2050,应用生命周期分析法(LCA)探讨了用于产品碳足迹的能源排放系数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并评价了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核算中常用能源的排放系数。结果表明,煤电排放系数适用于纺织服装产品碳足迹的核算;化石能源排放系数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均占总温室气体排放的5%以上。研究结论对完善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系的构建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PAS 2050:2011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规范》及相应的使用指南,建立了毛纱工业碳足迹的核算模型,核算了6类毛纱产品的工业碳足迹值。核算结果显示:纱线的生产工艺越复杂对应工业碳足迹值越大;染色工序的碳排放对毛纱工业碳足迹值贡献最大,纺纱工序其次;纱线颜色和支数对毛纱工业碳足迹影响较大,颜色越深、纱线越细,对应的毛纱工业碳足迹值均越大;运输碳排放是纺织品工业碳足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略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现有碳足迹评价规范及核算方法进行了介绍,对不同层面的碳足迹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未来服装方面碳足迹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王赛赛  吴雄英  丁雪梅 《印染》2014,40(18):41-44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LCA)理论的核算软件具有基础数据共享、大量简化核算工作、解决数据储存与调用问题、自动生成表格和图像等优点,目前已应用于产品的工业碳足迹核算。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SimaPro和GaBi两款LCA软件与东华大学工业碳足迹研究项目组开发的核算软件(DHU)分别对印花布的工业碳足迹进行核算。结果表明,DHU核算软件的核算结果比GaBi核算软件高52.19 kgCO2e/1 000 m,比SimaPro核算软件高106.84 kgCO2e/1 000 m。这主要是由于三款核算软件中的排放系数存在差异,而引发排放系数差异性的原因在于核算边界、能源与物料利用率、温室气体种类以及分配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使之成为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此大力倡导低碳经济,"碳足迹"这一概念应运而生。整理了国际上的碳足迹概念及相关标准,介绍了国内外纺织服装行业碳足迹研究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结合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概念,探讨了其在纺织产品上应用的可行性,并对七种棉针织印染布进行了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从纱线到成品布料加工阶段,染色阶段的工业碳足迹和工业水足迹最大;染色、洗水、漂白、热定形和定坯等工序的工业碳足迹之和占工业碳足迹的80%以上,染色、漂白和洗水等工序的工业水足迹之和占工业水足迹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3.
文章研究了碳足迹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织布厂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织布厂碳足迹计算的整体思路及产品生产过程中各设备的电能消耗,指出织布厂的碳排放量可通过计算电能消耗的间接方法求得,此方法是可行的。通过计算碳足迹,可以得到棉坯布在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碳排放量,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的有效路径与方法,对纺织企业节能减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关注产品生产和消费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产品碳足迹认证应运而生.纺织行业作为我国碳减排的主力军,任务十分艰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碳足迹认证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现状,为我国开展纺织产品碳足迹认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生态足迹概念比较具体、形象,其核算方法简便易行,目前对生态足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足迹及碳足迹的标准制定、模型建立及测算上。生态足迹分析法能改善资源的管理。纺织印染行业不仅是高耗水耗能行业,也是高废水废物排放行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影响纺织印染行业的未来发展。以纺织品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产品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包括水足迹的连锁求和法和步进式累积法和以PAS 2050:2008、ISO 14040:2006、ISO 14044:2006为参考标准来计算产品碳足迹的5个步骤。阐述了发展纺织印染行业生态足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碳足迹是评价绿色生产的重要概念.印刷品碳足迹评价在欧洲国家率先开展,相应的印刷品碳足迹评价标准也先后出台.本研究基于碳足迹的概念,提出了印刷品碳足迹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国际碳足迹评价研究的发展,重点介绍国内外印刷品碳足迹计算方法与应用的研究现状.基于此,提出我国印刷行业应该加大对印刷品碳足迹计算相关的研究,建立可靠的数据库,开发有效的印刷品碳足迹计算工具和标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法规.  相似文献   

17.
纺织产品的灰水碳足迹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来力  丁雪梅  吴雄英 《印染》2013,39(9):41-43
水足迹是一种衡量水资源消耗、水源类型、污染量和污染类型的多维指标,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中结合纺织产品的生产加工特点,参照水足迹理论,提出了初始灰水足迹、残余灰水足迹、工序灰水足迹和整体灰水足迹的概念和核算方法,对纺织产品灰水足迹的核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低碳认证与纺织服装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纺织服装生产和消费过程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日渐引起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作为政府和行业引导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低碳认证愈发重要.结合国内外纺织服装行业低碳认证现状,系统介绍并比较了各种碳标签;应根据国情,加快形成低碳认证法规和纺织行业低碳认证规范和标准,建立纺织行业碳排放数据库,进行碳足迹认证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在纺织工业中引入水足迹理论,加强纺织品及服装生产中的水资源管理,阐述了纺织品、服装的工业水足迹的概念,重点分析讨论了纺织品与服装工业水足迹核算和评价中的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拆分原则和结果评价基准等关键问题。结合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加工工艺、耗水和产污排污特点认为:纺织品及服装工业水足迹的核算需明确时间边界和空间边界,并重点关注直接工业水足迹的核算;废水回用可有效减小工业蓝水足迹,初始工业灰水足迹能直观反映工业废水的水环境负荷;基于产量和产值的整体数据合理拆分可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度;工业水足迹的内部评价对减少单类产品的水耗和产污量更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