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紫外线对羊毛纤维进行辐照,分析紫外线辐照对羊毛纤维服用性能及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羊毛纤维质量损失率、断裂强力、结晶度随着紫外线辐照时间的增加不断下降,而纤维表面摩擦因数与断裂伸长率随着紫外线辐照时间的增加不断增大,且羊毛纤维质量、断裂强力、结晶度、表面摩擦因数与断裂伸长率随紫外线辐照时间变化速率最大的区间均在0~10 h。经过紫外线辐照处理,羊毛纤维的α-螺旋结构发生向β-折叠结构与无规则卷曲结构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试等离子体改性前后羊毛织物的失重率、染色性能与力学性能,探讨紫外线辐照与等离子体处理对改性羊毛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与紫外线辐照均对羊毛织物的防毡缩性能、上染率、耐水洗色牢度与耐摩擦色牢度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而力学性能则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合理控制紫外线辐照与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可以改善羊毛织物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试棉纤维、竹原纤维与普通黏胶纤维在液氮超低温处理前后的结晶度、力学性能、摩擦因数、吸湿回潮率、上染率与固色率,探讨液氮超低温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纤维、竹原纤维与普通黏胶纤维经过液氮超低温处理后,结晶度与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摩擦因数、上染率及固色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保障纤维力学性能的条件下合理控制超低温处理时间,可以提高纤维的可纺性与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羊毛纤维去鳞片层后纤维的物理性能。通过测试脱鳞片层后的羊毛纤维的结晶度、纤维表面摩擦因数与力学性能,并与未经脱鳞片层处理羊毛纤维对比,分析羊毛纤维去鳞片层后纤维的物理性能。研究表明,脱鳞片层后的羊毛纤维的分子结构保持不变,而纤维的结晶度、纤维表面摩擦因数与断裂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断裂伸长率却有所上升。测试结果表明:脱鳞片层后的羊毛纤维不仅保持了较好的可纺性性能,且在纤维间抱和力方面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研究紫外线照射处理对棉纤维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线对棉纤维进行辐照处理,观察并计算了不同辐照时间下棉纤维天然转曲的扭曲率、表面摩擦因数、断裂比强度与断裂伸长率的变化。研究表明:棉纤维天然转曲的扭曲率、表面摩擦因数与断裂比强度在紫外线的辐照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现下降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棉纤维的断裂比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变化速率最快的时间段均为50h~100h。认为紫外线辐照造成棉纤维的纤维素链断裂,致使纤维力学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探讨超声波处理对羊毛纤维性能的影响。测试了不同水温、不同超声波频率和不同处理时间下羊毛纤维的各项性能,包括回潮率、表面摩擦因数、强伸性能和热学性能,并与未处理羊毛纤维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的羊毛纤维的吸湿回潮率、纤维表面摩擦因数及断裂伸长率随着超声波频率、处理时间及水温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的断裂强力及热学性能随着超声波频率、处理时间及水温的增加而减小。认为:超声波处理提高了纤维的吸湿回潮性能与纤维的抱合力,有利于羊毛纤维服用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漆酶处理羊绒纤维,在不借助染料、无机盐及其他化学染剂的情况下,使羊绒纤维着色,从而达到生态染色的目的。探讨了漆酶用量和处理时间对羊绒显色度的影响。对处理后的羊绒纤维进行K/S值测试,对处理后的残液进行吸光度测试、抗紫外线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并对染色羊绒纤维进行扫描电镜测试和日晒牢度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羊绒纤维呈锈红色,纤维内部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稳定的化学键。处理后羊绒纤维具有较好的色牢度和一定的抗紫外性能。较优的漆酶处理羊绒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值4.5~5.0,漆酶用量0.20g,处理时间24h。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氧等离子体对羊毛进行改性处理,用纤维细度仪拍照观察比较其失重变化,测试比较处理前后羊毛纤维的润湿性能、染色性能、单纤维摩擦因数和定向摩擦效应、单纤维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等性能,就等离子体在羊毛改性应用中的原理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经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会失重,单纤维的摩擦因数增大,而其定向摩擦因数却减小,手感粗糙,相反其毡缩性能却有所改善;纤维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有减小趋势的改变;润湿及染色性能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经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可实现低温低酸量的染色,有利于节能环保,具有很强的工业生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碱性蛋白酶对拉伸细化羊毛纤维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立  张健飞  徐磊 《纺织学报》2009,30(2):65-69
为去除拉伸细化羊毛表面影响其产品服用性能的鳞片突出部分,改善细化羊毛纤维表面的光滑程度,使纤维在形态上更接近羊绒纤维,使用碱性蛋白酶Savinase对拉伸细化后的毛条进行处理。通过观察纤维表面形态,测定纤维减量率、摩擦因数、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证明酶处理吞蚀去除翘起鳞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蛋白酶用量为1.6%(o.w.f),时间为40min的处理工艺,对纤维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超声波预处理后的羊毛纤维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前后的羊毛纤维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超声波对羊毛纤维低温染色预处理的最佳时长。研究表明,羊毛纤维经过超声波处理后,纤维的力学性能与结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纤维的上染率与K/S值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综合染色后羊毛纤维的性能,认为超声波预处理3 h为最佳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紫外线辐照处理对阻燃粘胶纤维染色和其他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对比。研究表明,经紫外线辐照处理的阻燃粘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的上染率与固色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热学性能与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染色前后纤维保持纤维素Ⅱ的晶型结构不变。因此,合理控制紫外线辐照时间可以提高阻燃粘胶纤维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2.
羊绒与羊毛属于同一类纤维,它们的组成成分和纤维组织结构都十分相近,存在许多共同特征.因此,羊绒与羊毛纤维的鉴别,尤其是羊绒/羊毛混纺纱线的成分含量测试难度较大.文章主要分析对比羊绒、羊毛纤维等电点差异以及纤维结构方面的差异对其各自染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羊绒与羊毛纤维在染料上染性能方面的差异,结合色彩的减色配色原理,应用计算机色彩分析系统寻找并探讨应用着色法快速鉴别羊绒与羊毛纤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狗毛纤维、猪毛纤维及黄牛毛纤维紫外线真空辐照前后质量损失率、吸湿回潮率,弹性回复率及热学性能的测试对比,分析紫外线真空辐照对狗毛纤维、猪毛纤维及黄牛毛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紫外线真空辐照时间的增加,纤维的质量损失率与吸湿回潮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而弹性回复率与热学性能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变化幅度最大的时间区间均在0~15 h,且黄牛毛纤维、狗毛纤维及猪毛纤维对紫外线辐照的抵抗能力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配置的氢氧化镁溶胶溶液作为阻燃剂对羊毛纤维进行阻燃改性,并测试改性整理对羊毛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羊毛纤维的增重率、极限氧指数与纤维表面摩擦因数均随着氢氧化镁溶胶溶液阻燃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的力学性能随氢氧化镁溶胶溶液阻燃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上述指标变化最大的浓度区间均在0.1~1.3 mol/L范围内,而超出0.9 mol/L,上述指标变化速率减缓,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尔济斯狗毛纤维、喜马拉雅猫毛纤维和长毛牛毛纤维的吸湿回潮率、纤维表面摩擦因数、结晶度、热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试,并与羊毛纤维、兔毛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马尔济斯狗毛纤维、喜马拉雅猫毛纤维和长毛牛毛纤维的可纺性。研究表明,马尔济斯狗毛纤维、喜马拉雅猫毛纤维和长毛牛毛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回潮率、纤维表面摩擦因数、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分子结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可纺性,其中喜马拉雅猫毛纤维的可纺性能最为优异。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在真空环境与非真空环境中,紫外线辐照对黏胶纤维降解性能的影响,并测试纤维吸湿回潮率、聚合度、摩擦系数、红外光谱、结晶度、力学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黏胶纤维的聚合度、结晶度、力学性能均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吸湿回潮率与摩擦系数则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真空环境中处理的黏胶纤维指标变化幅度小于在非真空环境中处理的黏胶纤维;在辐照度180 W/m~2不变的条件下,当紫外线辐照超过120 h时,在真空环境中处理的黏胶纤维指标趋于稳定,而在非真空环境中处理的黏胶纤维指标则持续变化;辐照前后黏胶纤维分子晶型结构保持不变,验证了氧气在紫外线辐照中积极降解黏胶纤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燕萍  狄群英 《印染》2005,31(24):8-10
研究了羊毛改性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羊毛、羊毛和羊绒的性能,以及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活性染料在改性羊毛、羊毛和羊绒上的上染速率.结果表明,羊毛经催化氯化处理后,其手感、细度和强力等性能接近羊绒;染色性能得到改善,得色量高于羊毛和羊绒纤维.  相似文献   

18.
低温氧等离子体处理羊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何瑶 《毛纺科技》1997,(2):32-37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组装的低温等离子体装置处理羊毛,着重探讨了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羊毛染色性能的改变,仔细研究了等离子体参数(处理时间、放电气压)的作用规律。借助纤维表面度电性能测试,发现低温氧等离子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羊毛编织在水溶中的带电状况而改变羊毛的染色性能的,氧等离子体处理在纤维主了部分正电荷中心。染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处理后染色织物的湿牢度有所下降,而且,等离子体处理降低了羊毛纤维的定向摩擦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尿液侵蚀前后羊毛纤维的性能变化,分析采用羊毛纤维作为尿不湿制备材料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羊毛纤维的吸湿回潮率、断裂强度与结晶度随着尿液温度的升高和侵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纤维表面的摩擦因数、质量比电阻及断裂伸长率随着尿液温度的升高和侵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三种植物染莫代尔纤维的表面性能。对莫代尔纤维进行了三种植物染色,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静电测试分析及表面固体物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染色后纤维表面均有固体颗粒;三种植物染莫代尔纤维的综合摩擦因数和质量比电阻均远大于本色莫代尔纤维;植物染莫代尔纤维的表面附着物颗粒越大,纤维的综合摩擦因数也越大。认为:植物染莫代尔纤维表面的固体物影响了其静电性能和摩擦性能,导致了生产中易产生缠绕现象,需对其进行养生处理,改善其可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