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维地质雷达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地下探测与混凝土构筑物无损检测的新技术。基于空心板试验梁对梁左端及右端区域内的孔道压浆密实度进行了三维地质雷达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三维地质雷达的测试效率是很高,测试结果清楚、直观,将2300 MHz天线与1600 MHz天线配合使用检测效果更好,识别率更高。同时指出该方法无法对金属波纹管检测,对梁体内的密集钢筋网,和钢筋网多层层叠交叉处也会有强反射;三维地质雷达对检测人员技术专业、经验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2.
依据雷达仪的工作原理,对NJJ-95A钢筋混凝土雷达仪在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梁中的钢筋检测性能进行了试验,探讨了NJJ-95A钢筋混凝土雷达仪检测梁中钢筋的位置的精确性,为NJJ-95A钢筋混凝土雷达仪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非自由端混凝土桩基础采用侧向激振,分析其反射波形特征,提出了一种桩基完整性检测的新方法。文中用钢筋混凝土梁试件作为模型桩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并在工程实例中,将这种桩基完整性检测新方法结合传统弹性反射波法结果来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侧向激振新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基桩质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保证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是必要的。传统的低应变检测方法在此类桩基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结果和抽芯结果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对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需要结合多种检测方法才能对其完整性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5.
高应变法检测和低应变法检测是两种常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检测的方法,都能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完整性进行检测。本文结合了两种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完整性检测进行研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完整性检测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两种检测方法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完整性检测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使用探地雷达高新技术对城市市政道路,观礼台,机场跑道,桥片梁,铁路,公路隧道等混凝土构筑物工程的的施工,使用质量及其病害进行了检测与探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较简要介绍了雷达探测的工作原理,并例举了一些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7.
提出采用高延性纤维混凝土改善型钢高强混凝土短梁的抗剪性能和变形能力,设计了6个高延性纤维混凝土梁(其中4个为型钢高延性混凝土短梁,2个为高延性混凝土短梁)试件和作为对比的3个混凝土梁(其中1个为型钢混凝土短梁,2个为普通混凝土短梁)试件,通过静力试验研究不同剪跨比高延性混凝土梁的破坏形态、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可显著提高短梁的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实现延性剪切破坏模式;发生挤压破坏的型钢高延性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高、延性好,破坏以后仍具有较好的完整性;与型钢混凝土短梁相比,发生剪切黏结破坏的型钢高延性混凝土短梁损伤程度较小,试件破坏以后仍具有较高的剩余承载力。建立了型钢高延性混凝土短梁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结合试点工程,试验采用超声脉冲检测和雷达扫描两种方法对墙体混凝土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研究,发现了超声脉冲检测的局限性,确认了雷达扫描为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在总结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使用雷达检测仪对聚苯模板墙体混凝土缺陷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和技术,为聚苯模板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
针对运用探地雷达技术检测混凝土板中钢筋分布情况时图像模糊的问题,对多种情形下的混凝土板进行了检测试验,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试验表明,所用改进措施能够有效地增强探地雷达技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在工程中应用广泛,而桩身完整性是制约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承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准确的评价。低应变法与钻芯法都是常用的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方法。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低应变法和钻芯法在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比较,提出这两种检测方法各自的优势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理论模型、实物模型和案例测试结果发现,电磁感应法与地质雷达法都可用于钢筋配置检测。经测试结果误差分析,电磁感应法的精度优于地质雷达法,但二者测试结果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不同之处在于,电磁感应法仅能够检测钢筋位置,而地质雷达法在检测钢筋位置的同时兼顾检测混凝土基材质量。地质雷达法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的映像特征为有规律的连续小月牙形强反射信号,月牙波幅较窄,月牙顶部为钢筋的上部,到混凝土面的距离为保护层厚度;完整的混凝土基材映像特征为反射较弱,波形均匀,同相轴连续。  相似文献   

12.
盛磊 《工程质量》2021,39(3):27-30,34
预应力现浇连续箱梁因具备抗震性强、刚度较大、外形良好、整体性好等诸多优势,而得以在桥梁建设工程中广为实践应用。但由于现场浇筑工艺繁杂、施工难度大等,使得施工质量控制难度大。本文结合黄黄铁路巴河特大桥6×32 m连续梁施工实际,对支架搭设、模板拼装、钢筋安装、混凝土浇筑、预应力施工等各环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予以了细致探讨。实践证明,该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收益。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水泥砂浆(简称PC材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也是一种较新的材料,其具有抗拉强度高,粘结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过去多用于水利、工民建等项目的修补。本文以试验为基础,以试点工程为实例,提出采取合适工艺,用PC材料置换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梁中的部分混凝土,并相应增加钢筋,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加固方法——“PC材料置换法”。此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等优点。对于加固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梁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文中还提出加固后混凝土梁抗剪强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智  张中俭 《工业建筑》2012,42(11):145-150
以某副食批发商场向五星级酒店的改造为实例,介绍对原有结构的抗震鉴定方法及承载力的验算;增层后结构的整体计算分析及加层可行性分析。给出了加层混凝土柱的构造做法;新加钢结构与原有混凝土柱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保证新旧构件连接的整体性与可靠性。对原有结构中承载力不足的框架柱采用外包角钢加固法,框架梁采用粘钢加固法及增大截面加固法,给出了加固节点做法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工程已于2010年改造完成并装修成五星级酒店投入使用至今,加固改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两榀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非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及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型钢混凝土梁中采用预应力,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裂缝宽度,改善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梁中施加预应力没有明显改变型钢混凝土结构优良的抗震性能,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低周反复加载滞回曲线饱满,抗震性能优良;在型钢混凝土梁中施加预应力,可以充分发挥型钢与混凝土等材料各自的优势。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的三线型恢复力模型,并利用该恢复力模型进行了预应力型钢混凝土框架和型钢混凝土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钢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层钢结构建筑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的梁有钢梁、劲性梁或混凝土梁等多种方式。目前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节点的研究较少,针对钢牛腿式钢管混凝土柱与型钢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对受力性能进行了1∶2缩比例的试验研究,同时采用了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结合试验结果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研究了该节点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该节点有很好的极限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7.
To enhance the durability of a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 (ECC), which exhibits high tensile ductility and good crack control ability, is considered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concrete. However, broad application of ECC is hindered by its high cos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ans to address this issue by introducing a composite beam with a U-shaped ECC permanent formwork and infill concrete. The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the ECC/RC composite beam has been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with eight specimens.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the failure of a composite beam with a U-shaped ECC formwork is initiated by the crushing of compressive concrete rather than debonding, even if the surface between the ECC and the concrete is smooth as-finished. Under the same reinforcement configurations, ECC/RC composite beams exhibit increases in flexural performance in terms of ductility, load-carrying capacity, and damage tolerance compared with the counterpart ordinary RC beam. Furthermore, a theore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strip method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moment-curvature responses of ECC/RC composite beams, and a simplified metho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rectangular stress distribution approach has also evolved.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data.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番禺区某跨线桥箱梁出现较多裂缝。在现场踏勘及分析基础上,认为该桥的抗扭能力不足。分析对比新增预应力混凝土横梁、新增混凝土托梁及新增钢横梁3种方案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施工难易程度、加固效果、外观和造价等因素,最终采用新增钢横梁提高箱梁的抗扭能力。详细介绍该加固方法的构造细节,该桥加固后,外形美观,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加固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夹芯复合简支梁的抗弯破坏形态、变形性能和极限承载力,对8根试件进行了正截面受弯试验研究,研究了纵筋配率、翼缘高度等因素对受弯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得出复合梁的延性和整体性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