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遥感技术的角度,对珠江河口西四口门即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黄茅海)的规划治理进行验证和评价.认为磨刀门经过治理,主河床已初步稳定,拦门沙也初步打通,洪湾水道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并围垦得大片土地,建议对主河道实施丁坝群配套方案,按规划将治导堤向南延伸,以加强冲刷力,稳定河槽,打通拦门沙.认为黄茅海(虎跳门与崖门口外海区)与伶仃洋具有类似的特点,即两槽三滩、潮汐东进西出,规划治理后,由于河口喇叭湾的规范化,两岸治导线将发挥束水攻沙的作用,有利于泄洪和通航,滩涂围垦将有序进行.鸡啼门规划治理西方案符合口门现状,近期治理工程实施后将凸现潮汐东进西出的动力格局,建议因势利导修改单出口方案为人字形双出口方案,西治导堤宜建潜坝并分期提高坝身高度,以利于拦蓄泥沙,加快土地形成.  相似文献   

2.
从遥感技术的角度,对珠江河口西四口门即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阂(黄茅海)的规划治理进行验证和评价。认为磨刀门经过主河床已初步稳定,拦门沙也初步打通,洪湾水道保持良好的通航条件,并围垦得大片土地,建议对主河道实施丁坝群配套方案按规划将治导堤向南延伸,以加强冲刷力,稳定河槽,打通拦门沙。认为黄茅海(虎跳门与崖门口外海区)与伶仃洋具有类似的特点,即两槽三滩、潮汐东进西出,规划治理后,由于河口喇叭湾的  相似文献   

3.
珠江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对排洪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了磨刀门河口二维水动力模型,在对现场实测资料验证良好的基础上,选取开挖中心拦门沙、东汊与西汊疏浚及导堤封堵东汊3个方案,比较了它们对排洪的影响,以探讨河口拦门沙的排洪效应问题。数值模拟表明,拦门沙开挖对磨刀门河口局部水动力特征的影响较小,拦门沙的开挖不能大幅增加洪水排泄的效率;修建导堤封堵东汊会加大挂定角至大井角的水面比降,造成更严重的壅水;东、西汊的浚深对排洪的影响也较小。拦门沙的存在看似对于泄洪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实际上河口及其拦门沙可以通过地貌形态的自动调整来与洪水径流作用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珠江河口治理开发规划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珠江河口的基本情况珠江河口由八大口门所组成。东面四门分别是虎门、蕉门。洪奇沥和横门,同注入伶仃洋;西面四门中的磨刀门和鸡啼门注入三灶岛与横琴岛之间的海域;虎跳门和崖门注入黄茅海。珠江河口的前缘东起香港九龙黑咀,西至台山县鹅尾尖,大陆岸线长450多公里。口外散落在30米水深线以内的大中小  相似文献   

5.
河口拦门沙的存在与其上游地区的防洪、排涝、灌溉、生态环境,特别是通航等方面的关系甚为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关系重大。该文分析了珠江磨刀门拦门沙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其治理提出对策,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珠江口门治理的必要性珠江流域水量丰富,但由于径流,潮汐、海岸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八大口门不同程度地都形成了各自的拦门沙,尤以磨刀门拦门沙发展最快,近二十年内平均以每年164米的速度向海延伸,口门区-2米浅海面积由  相似文献   

7.
珠江上集三江,下通八口。珠江八口是西、北、东三江通海尾闾,八口治理与三江畅泄相关,更与三角州兴旺发展密切相连。珠江八口可分为东西两片,西片是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东片是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  相似文献   

8.
磨刀门河口是珠江八大口门中输水输沙量最大的河口,口外拦门沙发育,其泄洪安全一直是磨刀门口门治理的头等大事。本文基于2003年洪季磨刀门河口拦门沙水域水文观测资料及近年典型洪枯季河床地形资料,分析了河口拦门沙排洪动力特征及拦门沙典型地貌单元对洪水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磨刀门拦门沙水域洪水季节水体分层明显,表现为浮力射流;外海高盐水被拦门沙阻挡,无法越过拦门沙向里侵入;拦门沙对洪水的壅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低水位的壅高,灯笼山站与大横琴高潮位及低潮位水位差均和马口流量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由于洪水季节磨刀门河口径流占显著优势,洪水成为拦门沙演变的主要动力,通过拦门沙典型地貌单元年际、年内演变特征分析发现,在洪水的冲决下拦门沙东、西汊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东汊的冲决效果更强烈,当洪水来临时东汊成为排洪的重要通道;洪水对交杯四沙冲刷作用较明显,特别是交杯四沙内侧南北向并岸沙堤易被洪水冲开;受洪水冲刷影响,拦门沙西汊前缘次一级分汊体系的雏形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的形成,受径流、潮流、沿岸流、波浪影响,且河口的地形条件及泥沙运动也是拦门沙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近40 a来实测地形资料,对磨刀门口外中心拦门沙、西侧拦门沙、东西两汊深槽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拦门沙区域的冲淤变化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河口磨刀门口外拦门沙区东、西汊不断向海延伸、拓宽,大洪水对东、西汊的发育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东汊走向则有一定摆动,东汊发育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受波浪改造作用明显;中心拦门沙内外坡以冲刷为主,滩顶淤积加高,南北径缩短;西侧交杯沙在波浪作用下呈新月形发育,交杯四沙向陆并岸的过程中,易受到洪水冲决作用,在并岸的浅滩中冲出深槽。研究结果可为河口规划、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珠江河口磨刀门水沙动力的基础上,介绍了横琴新区南部围填海工程总体规划方案。采用珠江河口整体物理模型,通过清水、浑水定床试验,研究了横琴围垦规划方案对磨刀门河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规划方案实施后,工程附近的水动力分布将有大幅调整,磨刀门水道涨、落潮量及分流比减少;洪湾水道分流增加,径流动力相应增强;十字门水道及口外湾口水域水动力均减弱。围垦规划方案实施后,磨刀门口外的深槽由双汊变为单汊,拦门沙位置下移,与无工程相比,工程后磨刀门及十字门出口10 a累积淤积厚度有所增;主要浅滩发展速度呈增大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建议对远期规划的岸线走向和线型作适当优化,以减小工程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洪季磨刀门河口实测水沙观测资料和河床表层沉积物数据,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刻悬沙浓度和粒度、沉积物粒径组成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粒度谱等统计计算方法,重点研究近期洪季磨刀门河口及滨海水域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内河道及汊道口区域的动力以径流为主的涨落潮流流系,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较弱;拦门沙浅滩区域泥沙运动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特性,再悬浮泥沙平均量占实测悬沙浓度的32%;拦门沙外滨海水域悬沙组成受径流与潮汐相对强度影响显著,构成上大潮时以再悬浮泥沙为主,小潮时则以径流下泄悬沙沉积为主,而悬沙输运方向受到东南向波浪和沿岸流控制。  相似文献   

12.
珠江出海口门泄洪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1.1珠江出海口门概况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总面积45.37万km2,西江是珠江的主流,在广东省三水思贤与北江连通后,汇入西北江三角洲,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注入东江三角洲。洪水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等八  相似文献   

13.
珠江河口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珠江流域存在的河口淤积、河口区水道冲淤严重、浅海区淤积和水质污染等问题,根据地理环境和水沙条件,分为三部分即东部的伶仃洋及东四口门、中部的磨刀门和西部的黄茅海及啼门开展了不治理规划工作。经过近20年系统的规划妆显成效,取得了增强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航运条件,滩余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珠江河口整治和资源开发等效益。为了进一步实施珠江河口防洪、防潮能力,改善划、充分发挥河口的综合功能,近期的工作主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影响下磨刀门河口的泥沙输运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磨刀门河口的自然演变进程深刻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的地貌演变、水动力特征和泥沙输移沉积、底床冲淤趋势等发生显著变化.对围垦滩涂和修建治洪导堤两个主要人为治理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整治前的磨刀门河口深槽水流散漫、泥沙漫滩沉积的状况得到改变,治理后河口的干支水道格局明确,水沙归槽输运,其中磨刀门水道因河槽束水束沙,径流输运显著,河槽呈现冲刷、延长的趋势;洪湾水道和白龙河水道亦河槽断面窄化、深化;磨刀门河口呈现出向外海延伸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珠江河口泄洪整治工程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珠江河口泄洪存在的新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的泄洪整治规划基本思路是全面提高口门的泄洪能力.适度调整网河分流比,降低泄洪水位,减轻网河区腹部高风险区的防洪压力,不断改善河道生态与环境和主要内涝区的排水条件。珠江河口泄洪整治总体布局是巩固磨刀门在分泄流域洪水中的主导地位,维持鸡啼门、虎跳门的排洪能力,适度加强洪奇门的排洪作用,适当调整横门、蕉门口主支汉的分流比,维持东、西潮汐通道的现状承泄洪水功能。  相似文献   

16.
珠江河口口门区滩槽演变及对泄洪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流域来水来沙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河口口门滩槽演变规律复杂,对泄洪安全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阐明了珠江河口滩槽近期演变总体特征,揭示了河口拦门沙演变动力机制,评估了不同类别大型涉水工程对泄洪的影响和贡献率,提出了珠江河口径潮控制敏感区的划分方法,量化了涉水工程防洪影响关键控制指标。研究发现:(1)在来沙大幅减少背景下,珠江河口滩涂存在侵蚀后退的可能,滩槽近期演变总体上有利于口门泄洪;(2)季风成沿岸流和洪水径流是塑造磨刀门拦门沙东、西汊发育的主动力,洪水与波浪共同作用是形成拦门沙内、外坡冲刷,拦门沙顶淤高的主要成因;(3)涉水工程对河口洪潮水位、分流比、净泄洪量、纳潮量等影响的群体效应,伶仃洋东四口门桥梁工程群对潮位影响贡献率大于围垦工程,而在西四口门围垦工程对潮位影响更大;(4)引入径潮动力比概念,提出珠江河口径潮控制分区,识别了防洪敏感河段,建立基于单宽流量概念的工程阻水效应判断方法,划分防洪影响敏感水域;(5)综合分析提出了各敏感河段或水域的涉水工程的允许壅水高度,基于口门均衡断面的河相关系,提出涉水工程引起的潮量减幅应控制在1%~2%以内。  相似文献   

17.
珠江口门海堤堤型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口站地区面临南海、大陆岸线长457km,遭受洪水。潮汐、台风的影响,河口滩涂 发育迅速,以约100m/a的速度向大海延伸。随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滨海-2m高程以上的滩涂的4万hm^2正在和将要建堤围垦和开发利用,原有海堤也亟待加固提高,因此,对珠江口门坝有海堤堤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选择经济可行的海堤堤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收集了珠江口门的几种主要堤型,通过对各种堤基工程地质  相似文献   

18.
磨刀门是珠江河口八大口门中泄洪量最大的口门,口外已形成稳定的东西两汊滩槽格局及中心拦门沙。两汊的分流比是磨刀门河口治理的重点关注问题。根据磨刀门河口及口外东西两汊2015年9月10~11日大潮同步水文观测资料,分析了东西两汊实测流速、流向及分流比特征。结果表明:东西汊总体以往复流为主,在转潮过程会出现一定的旋转流;落潮时表层流速大,底层流速小;涨潮时底层流速大,表层流速小,在转潮时刻会出现短暂表落底涨的现象;西汊的落潮量分流比大于东汊,且净泄量分流比为66%,是磨刀门入海口的主要泄水通道;而东汊的涨潮量分流比大于西汊,是磨刀门入海口的主要涨潮通道。因此,在磨刀门口外治理规划时,需重点考虑东西两汊的自然演变及分流比情况,保证其泄洪纳潮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根据水电部水电规划设计院的意见,为加快珠江河口治理开发,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珠江水利委员会于1988年1月6日至10日,召开了珠江河口治理开发规划专家研讨会,应邀参加的有规划河口治理、泥沙研究及航运等方面的45位专家。专家们在白藤湖听取了关于珠江河口治理开发规划及磨刀门口门治理开发规划的汇报,现场考察了磨刀门治理开发工程的三灶垦区;查勘了横门、蕉门口以及正在开发的垦区;在番禺市桥进行了讨论,最后由珠委戴良生主任作了总结。专家们认为,从国家实行开放政策以来,珠委对珠江河口治理开发规划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是比较显著的。专家们对珠江河口的治理原则、方针、治理开发规划总体布局、近期与长远的安排,珠江河口的水沙调配,航运与治水结合,治水与围垦的结合,经济效益等问题发表了意见。现将专家们的主要意见,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用遥感技术来观察伶仃洋,可以在瞬间获得大面积的地表或地表浅层信息,其时间上的同步或准同步性克服了以前由直接观测点或线推证到面的局限性,为伶仃洋和珠江三角洲东四口门规划治理研究和局部工程治理监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技术图片和数据,分析伶仃洋两槽三滩动力-地形结构、复杂的径流、潮流、沿岸流动力机制及其泥沙主要来源,提出东西部动力区具有相对分界线的新观点,并论证大喇叭和小喇叭规划治理方案;验证评价蕉门治理和鸡抱沙围垦工程、洪奇门治理和围垦工程、横门治理和围垦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